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服务教学与科研,高校拓岗还有潜力可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肖俊 07-02 02:20

  来论

  最近淮北师大一则面向毕业生招聘保安的信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校解释称,此举是为拓宽就业渠道搞的摸底,由于没有人报名于是作罢。从事件本身来看,淮北师大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是所提供的岗位不受学生欢迎。

  各级政府都在想办法努力增加就业渠道。近日,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印发《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做好科研助理开发工作,合理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

  有的人认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是一种临时性的权宜之计,并不能持久。笔者反而认为这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常设性岗位,只不过这类岗位并非只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而是真正为培养科研人才而设。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大量的辅助人员,目前真正为科研服务的人员还比较缺乏。问题在于,传统认知中,进入或留在单位的,通常都想成为编制内人员。而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永久设置一类临时性的、辅助性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科研助理,这些助理恐怕只有短期合同。可以从毕业生中招聘,或者在在读的研究生中选聘。

  目前,七部门发文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拓设科研助理岗位。而落实这一新政策的主要困难在于科研助理的身份,即合同形式是什么。科研助理属于什么性质的职工,合同期限是多长?是临时聘用还是合同制职工?他们的薪酬由学校支付还是由项目(实验室)支付?一个学校科研设置多少科研助理岗?科研助理是为项目(实验室)服务还是为导师个人的科研服务?为导师提供科研助理服务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工作说明书?这些都说明高校拓岗需要有更清晰的指引才行,否则就难免会出现淮北师大这样的乌龙事件。

  七部门发文拓岗,就是给各单位赋权,各单位于是可以依据授权和单位实际情况来增设科研助理岗位。以笔者的了解,目前高校职工大多已经满编,部分单位存在超编现象。有的高校行政和教辅人员的比例高于教师,再增设科研助理岗,无疑使比例更趋向失衡。

  笔者认为,除了科研助理外,增设教学助理岗也是可以考虑的。国外许多大学都给教授副教授配有助理,助理的主要工作是为教授的教学提供辅助,科研方面的辅助是次要的。科研助理主要是为科研项目服务的,但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一位教学助理或许比科研助理更有实际意义。

  目前各高校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增加了不少。大部分课程也都强化了过程考核,教师需要处理的作业、小论文、测验之类的考核事务以及多媒体形式备课工作越来越多,如果能安排一位固定的教学助理就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完善教学内容,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显然,给教师按比例配教学助理的意义不亚于科研助理。

  高校拓岗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因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对于接受了完整大学教育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都倾向于一个更有尊严、有职业保障的工作。对于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来说,做科研助理或者教学助理是难得的机会。希望通过落实拓岗政策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服务型岗位设置,给予年轻人更多向上发展的机会,而不仅仅停留在应急性就业安置上。   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