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保护规划出炉

重点保护“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格局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方+ 07-06 00:50

  番禺大岭村拥有较完好的古建筑。 IC供图

  番禺大岭村原名菩山村,其背靠菩山,面朝玉带河,石桥、古塔、祠堂、门楼、牌坊古迹环绕,拥有较完好的古建筑。自宋朝开村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是广州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首个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日前,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挂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番禺区大岭村保护规划(2021-2035)》,向社会征求意见公示。规划指出,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大岭村“蛎江涌头、半月古村”的村庄空间格局,保护大岭墟场以及大岭涌水系,保护神龛、门楼、元祖界、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

重要祠堂、民居、街巷等划入核心保护范围

  

  大岭村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北邻佛莞城际和莲花大道,东邻莲花山,西邻岳溪村,南邻石化公路。研究范围为村域范围,总面积约为376公顷;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中约、西约村,面积约为67.38公顷。

  保护区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核心保护范围包括重要的祠堂建筑及风水塘,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群和重要的历史遗存、传统街巷空间、永思堂及其周边的广场空间等划入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规划道路和自然环境为边界,结合山水环绕的自然景观环境格局,将大岭涌、大岭墟场等区域划入建设控制地带,西至菩西路,东至菩山路,北至繁华东街,总面积为12.31公顷。

  《规划》提出了主要保护控制要求。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以主街为核心的村落空间体系,保护梳式传统街巷系统、现存麻石街巷,保护祠堂、传统民居、集中连片的传统建筑,以及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等。

  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对村落格局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保护大岭墟场及大岭涌水系、门楼等

  

  此外,不得擅自新建、扩建、取消道路,应当保持岭南特色的街巷格局与景观特征,核心保护范围限制机动车进入,消防车和救护车等必要的车辆除外。

  规划指出,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大岭村“蛎江涌头、半月古村”的村庄空间格局,保护大岭墟场以及大岭涌水系,保护神龛、门楼、元祖界、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

  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应以不影响大岭村的传统风貌为前提;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而在环境协调区内,可建设地块要充分与大岭村整体历史风貌相协调,要与大岭村名村有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大岭村保护对象一览

  保护性建筑(29处)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龙津桥、大魁阁塔

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2处):两塘公祠、菩山第一泉

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处):贞寿之门牌坊、陈捷云墓

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13处):显宗祠、大岭陈氏大宗祠、永思堂、朝列大夫陈公祠、大岭接龙桥、大岭禁约碑、大岭堵塞川梁口碑、陈四世祖姑及贞婢墓、许和德夫妇合葬墓、陈氏祖山、古仕通夫妇合葬墓、陈母戴太恭人墓、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

历史建筑(9处):龙津街街门、龙津街上达巷1号民居、龙荫坊坊门、耀德里坊门、升平街永福巷2号民居、颖源里坊门、“沙井气”古井、大巷巷门、中兴街仁厚一巷8号民居

传统风貌建筑群(1处):文塔街2-1号、墟场街29号、文塔街1-1号、文塔街1-2号、文塔街1-3号、文塔街1-4号、墟场街14号、16号

  一般性保护建筑

  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安和街4号民居、繁华南街七巷10-1号庙宇、西荣街桥心巷5号民居、中兴街大巷13号民居、祐安巷5号民居、西荣街集义巷4号民居、亲亲里5号民居、亲亲里12号民居、山祠塘街1号民居、祐安巷4号民居等

  历史环境要素

古树名木(7棵):细叶榕、菩提树、樟、木棉、细叶榕7棵古树名木

其他历史环境及自然景观:古井(6处)、门楼(17座)、神龛(2处)、元祖界(1处)、埠头(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大树(59棵)、麻石街巷(9条)

麻石街巷(9条):主街:许地街-文明街-中兴街-升平街-龙津街-西荣街-繁华南街;支巷:大岭墟场、中兴街仁德巷北段、中兴街仁厚巷、龙津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