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围观余秀华被家暴事件应谨守公私界限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麦嘈 07-08 04:20

  街谈

  这两天,诗人余秀华发微博称被90后男友杨槠策家暴引发关注。根据余的描述,5月20日、5月21日,自己在有人去看望的状况下当众被打,7月5日,在网络直播间,余、杨两人曾就家暴问题发生激烈争吵。7月6日晚,余在微博上透露自己被杨抽了上百个耳光,并于次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了此事。在最近更新的微博上,余秀华写道,“我这一生,走得实在辛苦,我一直咬牙坚持。如果我坚持不下去了。我希望侮辱我的人,打我的人负法律责任。”当地派出所告诉媒体,微博曝光前曾介入余被家暴事件,当地妇联也表示已第一时间关注余被打事件,曾前往探望,“她目前状态稳定,个人没有提出诉求”。

  余杨二人今年初宣布恋爱,4月底拍婚纱照,5月余秀华从湖北老家去往杨槠策所在的神农架,因为女方的名气,又因两人在年龄、身体等方面的差异,这段恋情显得高调而不同常规,且不断地受到网民的围观窥探。不过两个月时间,从当初的“等你回家吃饭”“油菜花地荡秋千”,到直播间里披头散发的控诉、叫骂,此事所展现的戏剧性,无论是当初怀着真诚之心祝福这对情侣的人,还是猎奇心态的吃瓜群众,心中都五味杂陈。有人说,余秀华自述被家暴,预示“爱情童话”的破灭。

  但我以为,这件事上,“爱情”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打人”;前者属于个人私事,他人无权置喙,家暴则属于我国民法明文禁止的、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公权力必须介入、干预、调查和处理。在这件事上,不可混淆婚恋的个人隐私性质与家暴的违法性质之间的界限。可是在网上,我看到不少“秀恩爱,死得快”之类是非不分的说法,甚至有好事者将她的诗句改成“穿过大半个中国来揍你”,以其诗句回击诗人的不幸。我想说,高调、炫耀甚至是“狗血”,都不是余秀华“咎由自取”被打的理由,否则,就陷入了施暴者“打人有理”的逻辑圈套,是在为下一起家暴事件拾柴添薪,助纣为虐。

  什么是施暴者的逻辑圈套?7月7日,杨槠策回应媒体查询时的表态,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他说:“能把一个深爱她的人逼到动手打人,真的是我的错吗?”“打了,没有她说的那么厉害,打了十几个巴掌”“我打她的时候不是没有分寸,如果失控,她就发不了微博了”。看看,此人毫无顾忌地承认自己打了几十个巴掌,还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受害者甚至应该感恩戴德,因为“没把你打残”“你还可以发微博”。如果这样的行为不处理,这样的逻辑不戳穿,这样的言论不受公众和舆论的谴责,只会让天下人觉得家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打了也没啥后果,谁能保证下一个受害者不是你的家人、孩子、你自己?

  余秀华有享受情爱的自由,也有免于恐惧的权利,这跟她是谁、有没有才华、长得如何、多大年纪和身体状况没有一点关系。诗人是通透的,她写道:“好多人想看我和杨槠策分开,我感觉分开也不会打脸,得之我未必是幸,失去也未必是命。他愿意陪我走多久就走多久,爱情可贵,生命更自由。”为什么不能以其他方式来处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呢?你可以选择暂时离开,也可以选择和平分手。一方面,当初的如胶似漆不能为今日的身心伤害开脱,另一方面,只要暴力行为得到训诫、处理,就算当事人明天选择和好如初,则不应视为“反转”而冷嘲热讽。谨守现代社会“公私”界限,每个人才能在安全、自如的环境里享受爱情生活带来的自由和尊严。 麦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