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穿透历史的敏锐眼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谭元亨 07-17 00:32

  □谭元亨

  《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研究》(朱腾伟著)这本研究专著,深化了对十三行历史、发展演变、经济、法制等多方面研究,形成可与欧美十三行研究媲美的突破性成果。同时对于今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清朝广州十三法制研究》一书,从“法与时转”的中国立法传统出发,揭示出十三行法制演变“从时空实际出发”的特点。清初,已不断有西方国家遣使入京,对清朝海上贸易提出扩大开放的要求,之后的开海、开洋、取消“加一征收”的恶税,正是三朝帝王从朝贡贸易法制向“市舶”贸易即准市场贸易法制转换以求适应的变化,外贸立法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然而,由于清王朝根深蒂固的惰性,最终在法制上也未能实现应有的进步。反而在运行中与不同的法系发生冲突,导致一系列的危害。产生“天朝上国”的固化思维与大航海时代大跨度的思维演进在法制上的巨大落差。因而,法与时转的“时”,只能是历史的主流导向。

  因此,此著在十三行研究上,不仅仅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当代容量,尤其在学术上的指引,更难以穷尽。

  总结清朝广州十三行经济、法制建立与运行的优势与不足,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法制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在应对西方近代化趋势时进行了法制变革,建立了顺应近代化趋势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这是其可取之处。虽然近代广州十三行法制运行中的法律冲突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法律冲突具有根本的不同,但后者可以借鉴前者的经验与教训。正如《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研究》所说,“在我国一国两制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区际法律冲突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法律制度创新,尤其是在商业、经济及金融等与大湾区联系紧密的方面进行法律制度革新;其次,未来大湾区的法治建设可以自上而下地推行改革,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冲突法或者统一的实体法的方式逐步缓解粤港澳大湾区区际法律冲突;再次,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合作,制定完善相关裁判指引,强化裁判的引导作用,加强执行联动机制,确保裁判的法律效力。”

  总之,这部专著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与变革的特点,尤其是法制研究方面,有所侧重,颇有创见,自有所长,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揭示的文化深层丰富内涵,更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和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研究》,朱腾伟著,法律出版社2020年12月版,1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