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中央部门公开2021年“决算账本”,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三公”经费支出规模压减 首度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

日前,财政部、央行、公安部等中央102个部门集中公开本部门2021年度决算情况。各部门决算账单集中公布在财政部官方网站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并监督。这是中央部门连续第12年晒决算账本,中央各部门决算账本逐年走向细致化、透明化。“三公”经费一如既往地再次得到大量关注和讨论。2021年的中央部门决算表显示,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决算数都低于预算数,有的部门“三公”经费甚至没有完成年初预算的两成。
今年首度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说明意味着什么?为何要公开各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情况?“三公”经费决算数大幅低于预算数是为什么?决算报告公布后,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白景明。
“三公”经费 因公出国(境)减少 决算大幅低于预算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各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决算数基本都低于年初的预算数。“三公”经费指的是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例如,2021年,外交部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比预算砍半,减少了55%;国家发改委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仅完成了预算的16.45%,还不到两成。这意味着2021年初中央各部门原计划进行的一些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等活动没有得到执行。
就“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数大幅低于预期的现象,各部门也都在报告中给出解释,其中最主要原因为“受疫情影响,因公出国(境)等工作未能按计划开展”,例如国家发改委的因公出国(境)的预算完成数仅有3.14%,是拉低其全部“三公”经费预算完成数的主要力量。
白景明表示,除疫情影响因公出国(境)任务完成这一因素外,“三公”经费决算低于预算部分也是因为各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都严格控制支出,尽量节省资金,例如原先一些需要出国出差完成的任务,转到了线上。“不是说我有预算就非得把这钱花干净了不可,而是在办这件事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少花钱,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他说。
白景明表示,财政支出讲求“从管理要效益”,所以我国的“三公”经费还有一定的压缩空间。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三公”支出也是必要的支出、成本性的支出,不能也没有必要无限制地压缩甚至取消,“有时候政府部门有些项目,在某个时间段上有所增加,也属正常,只要它严格管理,按照制度来支出,就可以。”他说。
政府采购 细化政府采购合同 授予中小企业情况
2021年中央部门决算报告的另一大亮点在于细化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的情况。举例来说,应急管理部在其决算报告中对政府采购支出进行说明,其中指出,应急管理部2021年度的政府采购支出总额中,授予中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超过了12.6亿元,占总额的84.6%。
白彦锋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受超预期疫情散发以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承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遇到了暂时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中央部门决算着力细化了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的情况。众所周知,在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各中央部门率先将其政府采购支出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既体现了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蕴藏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也在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对中小企业“雪中送炭”,政府采购“六保”“六稳”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
资金绩效 决算是“结果”绩效是“效益”
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央部门预决算更加注重对绩效信息的公开,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例如,2021年的各部门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数量继续增加。今年,财政部选择36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21年中央决算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比上年增加7个,涉及资金6000多亿元。
白彦锋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绩效信息公开的重要性。预算反映的是财政资金年度安排的“计划”,“决算”反映的财政收支运行的“结果”,而绩效评价信息揭示的则是预算收支的“效益”。
白彦锋表示,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绩效评价信息在我国全过程预算管理当中发挥着纲举目张的牵引作用,决算评价信息将充分运用到下一年度预算资源的安排上,形成闭环管理,从财政决算绩效评价管理的高质量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持续公开 打造“全方位透明”政府 保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今年是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的第12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央部门的决算报告也逐渐走向细致化、透明化。2021年中央各部门决算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进行说明。白彦锋对南都表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我国政府财政四本账中的其中一本,反映了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而且国家会通过划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充实一般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进行说明有助于广大老百姓一窥我国全口径政府预算及其绩效运行情况的全貌。
据介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除一般公共预算外,各级政府还要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情况。白景明表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也是对人民的资金负责任,“为什么国有资本叫国有资本?说白了这是全国人民的钱,它花出去后取得了什么效果?政府有责任向人民作出交代。”
白景明认为,经过12年的努力,中央部门的预决算透明度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可以说是“全方位透明”。这种全方位的透明包括对部门职能的清楚交代、列明收支数据、有关情况说明、绩效说明等。这反映出我们落实透明政府,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部分部门账本解读
教育部
出国留学教育支出决算为31亿元
教育部支出合计3617亿元(36170842.91万元),比去年增加317亿元(3178763.41万元),增长9.6%。其中,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367亿元(13671988.21万元),占本年支出的37.8%。这部分支出决算结构中,教育(类)支出为1234亿元(12340.893.59万元),占90.3%。
教育支出主要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教育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支出以及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的项目支出等内容。其中,小学教育支出决算5.4亿元(54768.19万元);高中教育为17.7亿元(177362.96万元),高等教育1011.4亿元(10114074.53万元)。
此外,出国留学教育支出决算为31亿元(313488.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5.1%。来华留学教育支出决算为28.8亿元(288037.5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6.6%。两项决算数均小于年初预算数,教育部称主要原因都是受疫情影响,2021年出国留学派出规模减小、支出相应减少,部分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未按计划开展。
国家发改委
去年一项支出预算完成率1500%
国家发改委公开的本部门2021年决算账本显示,国家发改委收支决算总计约为35.8亿元(357949.94万元),比2020年下降7.1%,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预算规模;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减少一次性专项收支。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决算账本中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中,有一个名为“其他发展与改革事务支出”的支出项目决算额比预算额增加了约1400%。该项目在年初的预算额为1008.56万元,而年末的决算额为15167.23万元,这意味着该项支出在实际执行时比年初计划大幅增加了1400%。
对此,发改委的决算报告解释称,该项支出决算数大幅高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根据业务需要,中央基建投资项目追加财政拨款预算,二是部分建设项目按规定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
今年,各部门的“三公”经费的决算数比预算数均有所缩减,国家发改委尤甚。2021年,国家发改委的“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447.52万元,决算数则仅有238.11万元,“三公”经费的预算完成数仅有16.45%,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完成数仅有3.14%,是拉低整个“三公”经费预算完成数的主要力量。
文旅部
加4000万预算支持国博展览
去年,文旅部总支出106亿元(1061817.55万元),其中“三公”经费花费493.47万元。文旅部单独发布了“综合展览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了绩效评价。该项目2021年度财政预算5900万元,其中年初安排预算1900万元,2021年12月追加预算4000万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综合展览经费项目”预算实际支出4145.71万元,项目预算执行率为70.27%。在经费支持下,国家博物馆去年全年举办、参与展览37个。
报告称,展览着重展示出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向社会公众传播与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中华文化物化话语表达体系。
外交部
缴纳联合国维和摊款超52亿元
外交部公布2021年外交部决算支出总计超107亿元(1071343.67万元),收支总计约139.7亿元(1397364.57万元)。与2020年度决算相比,收支总计减少约6.6亿元,减幅4.49%,主要原因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预算支出。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外交部“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比预算砍半,减少了55%。决算表显示,2021年外交部“三公”经费预算为3347.11万元,但决算数为1506.88万元,也就是说,实际支出比计划支出减少了55%,砍了一半还多。
此外,今年的外交部决算报告末尾附加了《2021年度缴纳维和摊款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该报告公开了外交部2021年缴纳联合国维和行动摊款的情况。据报告,2021年外交部及时、足额向联合国缴纳维和行动摊款超52亿元(527046.91万元),约占部门2021年实际支出(1071343.67万元)的49.2%。
移民管理局
移民出入境证照制发项目执行数0.4亿元
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国家移民管理局去年总收支逾648亿元(6488820.13万元),其中本年度支出近281亿元(2809259.03万元)。
国家移民管理局在2021年度部门决算中反映了“移民执法办案”项目的绩效自评结果。该项目全年预算数超60亿元(609128.97万元),执行数约合26亿元(263065.4万元)。预算执行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移民执法办案业务装备配置、边境防控设施建设等未能如期完成。
据移民出入境证照制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该项目全年预算数为12亿元(121020.68万元),执行数为0.4亿元(4343.96万元),完成预算的3.6%。
在总分为100分的绩效评价标准下,2021年度移民出入境证照制发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80.53分,综合绩效级别为“良”。完成情况显示,2021年全年共生产发行各类出入境证件30余种、制证材料880余万本(张、枚)。
银保监会
去年执法办案支出超80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显示,2021年,银保监会机关及各级派出机构收支总计超130亿元(1306264.52万元),较2020年增长37.2%。其中2021年度支出合计逾84亿元(844713.56万元)。
银保监会对“执法办案支出”这一项目开展了部门评价,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90.04万元。项目绩效自评表显示,银保监会去年现场检查的工作量为56.3万人/天,大型非经常性、专题性等重点现场检查项目数量达1861个,重大案件查处督导项目数量达361个。
上述数量指标的实际完成值大于年度指标值,但得分均不是满分。报告解释道,年初指标值设置偏保守,部分单位指标完成值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完成情况正向偏离度较大,下一步将提高指标值设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度部门预算中,银保监会公布了上一年度执法办案支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全年作出7812件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870家次,处罚责任人员6005人次,罚没合计26.99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陈秋圆 赵唯佳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