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5万亿元
创新高!制造业贷款增加3936亿


佛山顺德大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厂里全自动落线车间的机械臂。 南都资料图
7月29日,2022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举行。南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5万亿元,同比多增2954亿元。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0.3个百分点;存款余额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0.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陈玉海表示,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高于同期广东经济名义增速,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保持合理充裕,体现了逆周期调控的政策要求,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托底经济渡过难关、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创企业和绿色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以来广东金融运行形势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陈玉海表示,二季度,从总量方面看,广东金融运行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稳定性明显增强。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2954亿元,其中二季度同比多增1596亿元,占54%,呈扩大趋势。广东本外币贷款二季度各月份实现同比多增,当季同比多增1280亿元;贷款增速逐月回升,二季度末达到12.3%,比一季度末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差距比一季度末扩大0.4个百分点。存款增长也有所加快,二季度末增速为9.7%,比一季度末上升0.6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和存贷款是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其增加会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向市场释放出流动性得到保障的明显信号。”
结构方面,投向更加精准,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群体贷款增长得到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制造业贷款增加3936亿元,同比多增1903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7%、24.5%和68.4%。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8.9%。
从二季度来看,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0.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1.4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2.6个百分点,单位中长期贷款和基础设施业贷款增速止跌回升,当季分别同比多增693亿元和164亿元。科技创新企业和绿色贷款也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对于上述变化,陈玉海分析表示,其主要原因是疫情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实体经济造成超预期冲击。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季度,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人民银行明显加大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坚决贯彻和落实落细上述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进一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上半年线上首贷服务中心累计撮合首贷1.8万笔
6月末,广东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25.7%,支持市场主体数量达282万户,同比增长22.1%。1-6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通过6.6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工具成功撬动法人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428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汪义荣介绍,今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动建立“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首贷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对普惠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
线上方面,今年以来,该行依托“粤信融”平台统一开发“首贷服务中心”专区并加载至全省各地市,在专区中集合“快速申请贷款”“信贷产品”“政策工具”“线下首贷服务中心”等功能板块,组织各地市在相关板块定期上传和更新当地融资支持政策、发布首贷相关信贷产品,方便首贷企业在线上申请贷款。
线下方面,指导辖区各地市分支机构与地方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新注册企业服务专区联合设立线下首贷服务中心或专窗,采取“小前台大后台”形式,前台受理企业首贷融资申请,后台依托“粤信融”平台将企业融资需求推送至有关银行,实现前后台受理审批无缝衔接,切实提升融资效率。
此外,强化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联动,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首贷户获得低成本资金,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首贷贴息”政策,对首次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贴息补助,形成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资金对首贷服务的双向激励。
6月末,广东已率先实现线上“粤信融”平台“首贷服务中心”专区和线下首贷服务中心地市全覆盖;1-6月,线上首贷服务中心累计撮合首次贷款1.8万笔、金额607.5亿元;线下首贷服务中心成功对接首贷户5651户,发放首次贷款金额175.7亿元;各地市通过“首贷服务专项行动”累计走访各类市场主体9.6万户,成功对接并发放首次贷款金额98亿元;通过再贷款政策工具支持2782户首贷户获得优惠利率贷款金额83.8亿元。
上半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2.8万亿
截至6月末,广东累计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11.2万笔、金额992亿美元,累计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发放贸易融资457亿美元;上半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2.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本外币结算额的比重上升至44.3%。
“今年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剧了汇率风险管理难度,新冠疫情影响企业营运。”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跨境办处长陈威表示,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出台支持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领域的金融支持,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助力广东稳外资稳外贸。
一方面,支持外贸新业态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近期,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新型离岸贸易的支持文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及时发布相关操作指引,为诚信守法外贸企业开展新型离岸贸易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人民银行发布新政支持新业态发展,将薪酬、赡养费等其他经常项下结算纳入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更加高效地服务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助力广东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吸引了70家支付机构来粤发展,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超过1.5万亿元。帮助了大量中小电商企业解决采购和销售的资金结算问题,有力推动‘线上’经济健康发展。”陈威表示。
另一方面,打通境内外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人民银行发布境外贷款的新政,在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下,支持银行基于一级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向境外主体发放贷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合理布局。率先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积极推动贸易融资资产跨境双向转让人民币结算,帮助企业盘活资产,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自由贸易(FT)账户本外币合一的特点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助力企业节省成本,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已经涵盖了1万多家企业,办理业务近1.5万亿。
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六保”“六稳”的要求,人民银行还开辟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绿色通道”。支持优质外贸企业凭支付指令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目前全省有近2000家企业办理了约3490亿元便利化结算。
“6月份以来全国和广东工业、消费、出口、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这说明金融逆周期调节助企纾困和稳经济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合理充裕、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陈玉海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