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走上云端 走进岭南 走下基层

2022南国书香节昨日开幕,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将举办文化活动1263场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朱蓉婷 周佩文 王美苏 08-20 00:27

  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三元里红色讲堂入选广州市全民阅读共建点和全民阅读示范点。 南国书香节主办方供图

  作家葛亮的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粤港澳大湾区首发揭幕仪式在广州举行。 南都实习记者 林欣荣 摄

  8月19日,2022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书香节以“线上线下结合、全省各级联动、分散同期举办”的形式举行。

  今年,书香节以“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为年度主题,以“阅读粤精彩 一起向未来”为年度口号,设立373个实体书店、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分会场,总面积达66万平方米,和南国书香节线上会场同步开展,合力推动书展增容扩圈。参展图书超1000万种,邀请名人名家950多位,举办文化活动1263场次。

  作为南国书香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羊城书展采取1个云会场、16家特色会场、53家线下分会场、N个全民阅读示范点的“1+16+53+N”形式,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实现“全城联动、全民参与、全媒体呈现”的立体化呈现。书展期间,市民读者可以在参展书店享受全场图书8折优惠(特定图书除外)。此外,在广州购书中心还设有换书专区,助力读者绿色阅读、环保生活。

    “三个聚焦”

  首设27个乡村分会场组织多场活动

  

  本届南国书香节主题鲜明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聚焦”。一是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275家书店分会场和书香节线上平台同步设置“喜迎二十大主题出版物”展区和“百种优秀青少年出版物”展区,推出“追随·思想之光”系列活动,举办首届南国书香节“阅读推广奖”颁奖仪式、“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征文(短视频)大赛等主题活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二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举办“2022大湾区·图书展”、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展、珠澳双城文学暨摄影展,举办“湾区文学的可能性”圆桌对谈,全方位展现包容多元、开放自信的湾区文化魅力;三是聚焦“乡村振兴”,首次设立27个乡村分会场,组织开展“版权保护进乡村”“科技科普进乡村”“书香轻骑兵下基层”“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等活动,打通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个首次”

  首设地铁分会场 增强非遗互动体验

  

  本届南国书香节文旅融合继续深化,突出表现为“三个首次”。一是首次设立“团一大纪念馆”分会场,举办“旗展东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展,组织“打卡学习我最红”活动,增强读者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二是首次设立地铁“磨碟沙”分会场,搭建开放式书吧,举办小型文化讲座、非遗互动体验,将阅读意识融入市民日常出行生活;三是首次设立特色分会场,精选一批具有建筑艺术特色的文化馆、岭南书院、文化小镇,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助力书香浸润南粤更多角落。

  

    “三条路径”

  书展期间举办996场线下活动

  

  本届南国书香节持续在文化活动上面下功夫,突出表现为“三条路径”。一是走上“云端”,依托南国书香节公众号“线上会场”,打造集直播连线、展示展销、名家讲坛、主播售书、全省联动、打卡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云上读书节”;二是走近“岭南”,举办本土名家作品展,邀请冯达文、黄天骥、陈平原、叶曙明、庞贝等岭南名家开展讲座和新书分享,展现岭南文化新风貌,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三是走下“基层”,书展期间举办996场线下活动,各地市立足本地特色,推出“最美的书”展览、莲花山夏日阅读市集、“广佛同城共读”、“红色家风家训”读书分享会、“跟着书本研读中山”文化领读、“专家带你‘读’懂红树林”讲座等活动,上下联动、各展所长,推动形成全民阅读合力,凝聚奋进力量。

  

    羊城书展

  特色分会场手机“一触即达”

  

  2022年羊城书展拓展往年办展方式,市民读者既可以通过手机“一触即达”,也可以游览各具特色的分会场,还可以选择“家门口”的全民阅读示范点。

  在线下,共有16家特色书店开展“一区一特色”品牌联展活动,包括“广府”“大湾区”“戏剧”“国风”“治愈”等多种特色主题。

  今年的羊城书展启动仪式上,还揭晓了首批广州市全民阅读共建点、示范点,公园、园区、校园、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纷纷探索特色书房运营模式,延展阅读空间,让市民读者享受“家门口”的书香气息。

  每年羊城书展,名家做客“花城书房”总是读者朋友最期待的环节之一。今年,花城书房迎来刘震云、葛亮、倪惠英等名人名家,庞贝、厉华等红色文学作家,刘同、大冰、蕊希等青年作家共18位作家,与羊城读者共赴盛夏之约。

  同时,羊城书展组委会将推出11条“书香羊城”文化空间主题游线路,将各区特色阅读空间串珠成链,共同绘就书香羊城精彩画卷。其中,各线路以“老城书香”“沧海明珠”“琼楼禺宇”等主题为名,彰显区域特色,打造全市各区11条线路“阅读圈”,引导市民读者漫游广州特色阅读空间。

  

  聚焦

  作家葛亮新书《燕食记》广州首发:

“岭南梦华录”:以“食”描绘中国百年变迁

  8月19日,2022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的第一天,作家葛亮的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粤港澳大湾区首发揭幕仪式在广州举行。

  《燕食记》是葛亮继《北鸢》《朱雀》之后创作的又一力作,也是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中国三部曲”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该书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为线索,借关于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细致入微的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崭新典范 体现中国作家能讲好中国故事的雄心

  

  “这是百年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立体呈现,这是构建中国文学叙事体系的崭新典范。”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交流交融进入全新阶段的形势下,由作家葛亮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燕食记》,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颁布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广东省作家协会“2021年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项目、广州市“创作扶持项目”。葛亮以大湾区作家的特殊身份和独特视角,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湾区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充分展示了有抱负有作为的中国作家讲好中国故事、创作人民史诗的能力和雄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葛亮的《燕食记》堪称大湾区文学的新收获、新时代中国原创文学的代表性贡献之一。

  

  落笔饮食 勾勒出中国南方袤袤历史版图

  

  《燕食记》书写了五代人的生命流转,葛亮在笔下写尽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守望。全书落笔于饮食,其所描绘的却是近代百年的中华世事人情,众生百态皆入书中。既有朱门的离散萧索,亦有平民的温存安好,堪称“岭南梦华录”。

  首发揭幕仪式之后举行的座谈分享会上,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与葛亮在现场同腾讯视频副总编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视频连线对谈,探讨《燕食记》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传承。陈晓卿提到:“《燕食记》的好看与动人,在于以纯熟的文字,如此贴切地勾勒出中国南方的袤袤历史版图。”

  2016年人文社推出了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此后六年的时间里作者艰辛磨砺,潜心创作。葛亮坦言,从《朱雀》到《北鸢》,到现在的《燕食记》,每部长篇小说对他而言都是在寻找一种情感归属的过程。

  “岭南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容器,这个容器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中间有各种文化的穿插,并且互相辉映。”葛亮说,这部小说我也希望借此体现出每一种文化的讯息,包括文化元素之间的承传和托举,小说中托举的过程也代表文化形态在空间之中的流转。

  A07-09版 采写:南都记者 朱蓉婷 周佩文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