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退休干部刘明华:
一定要把下党乡打造成全国样板


刘明华。 受访者供图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一角。 新华社发
公路通了,山川美了……这些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地方,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2019年,受乡亲们委托,下党乡的6位党员干部群众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乡脱贫喜讯,并表达了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当年8月4日,总书记给乡亲们回信,祝贺下党乡实现脱贫,并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曾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现为“难忘下党主题馆”讲解员的刘明华,正是收信人之一。
近日,刘明华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回访时说,“(当时)得知总书记回信,我真的很激动,也很感动。”刘明华表示,在总书记回信激励下,为了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党乡坚持发展“定制茶园”模式,以及“下乡的味道”农副产品公共品牌。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取得积极成效。
01 “回信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南都:你和下党乡的乡亲们是在怎样的契机下给总书记写信的?
刘明华:下党乡于2018年提前全部实现脱贫。吃水不忘挖井人,抱着感恩的心情,我们想给总书记写信汇报这一喜讯。
我们在信中回顾了总书记当年第一次来到下党乡的场景,并介绍了近年来下党乡的发展变化。在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下党乡的道路通了,电灯亮了,山川美了,楼房高了,乡亲们丰衣足食。
南都:收到总书记回信后,你们的感受如何?
刘明华:我真的很激动、很开心,也很感动。这封回信对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切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南都:总书记在信中提到曾“三进下党”。你还记得当年的情景吗?
刘明华:总书记“一进下党”和“二进下党”时,我担任下党乡的党委副书记。1989年7月19日,天气非常炎热,常言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总书记当时担任宁德地委书记,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1989年7月26日和1996年8月7日,总书记又两次来到下党乡,协调解决下党乡建设发展中的难题,并提出要求,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
02 “找到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南都:收到总书记回信后,乡亲们为“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做了哪些工作?
刘明华:回信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作为下党乡村民,我们一定要把下党乡打造成全国样板,找到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产业振兴上,下党乡主要发展茶产业、旅游业,还有水果、药材等产业,通过发展“定制茶园”模式、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等方式助农;在人才振兴方面,我们积极引进大学生、研究生,鼓励返乡青年和外乡人来到下党乡兴业发展;在生态振兴方面,我们要看住青山绿水,包括大力保护森林,做好污水排放、厕所改进等工作,让天更蓝、水更绿;在文化振兴方面,我们要加强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努力挖掘和传扬过去的故事。
南都:在发展“定制茶园”模式和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方面,具体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刘明华:2014年,下党乡创新实施了“只卖茶园不卖茶”的“定制茶园”模式。定制者可根据自己对茶叶的喜好,以每年每亩2万元的价格,向茶叶合作社定制茶园,每年每亩可收获100斤成品茶。茶园由村民们种植,定制者可通过App随时查看茶园的管理、采摘、制造、包装和加工等各个环节。通过向外推广“定制茶园”,乡亲们的收入提高了,从过去一亩地收入3000多元到现在的6000多元。茶叶源源不断销往外地,乡亲们干得更放心,不愁产品卖不出去。
同时,下党乡创立了“下乡的味道”农副产品公共品牌。乡亲们生产的农副产品,比如茶叶、水果、药材都是“下乡的味道”。我们还创建了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为这些产品宣传推广。
南都:在旅游产业方面,如何践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嘱托?
刘明华:发展旅游业让下党乡的人气更旺。一方面,下党乡有全国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鸾峰桥,夜晚灯火通明,非常漂亮,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旅游。
另一方面,下党乡拥有红色旅游资源,大家会来这里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最近,我们还在推广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村民种植仿野生金线莲等,这些特产可作为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
我感觉乡村现在更美了,卫生、治安环境好,乡亲们手里有钱有粮,心中不慌,获得感、幸福感强,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提升。
03 “期待下党乡越变越好”
南都:回信提到“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这些年,你见证下党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明华:通过乡亲们的努力奋斗,下党乡这些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人们用“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来形容下党乡行路难,现在公路畅通了,全乡目前有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而且都是柏油路。过去没有电,用油灯照明,现在不仅水电站建成了,还新建了35千伏的变电站,24小时都有电。
如今,下党乡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乡亲们喝上了“放心水”;修建5G基站,信息更通畅。乡亲们丰衣足食,从土坯房到新楼房,住所更加宽敞明亮。看病方便了、教育发展了,各方面的保障不断加强——1988年建乡时,下党乡贫困率为70%,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2021年,下党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55元。值得一提的是,山头更绿了,如今我们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1%。
南都:你对下党乡的未来有哪些期待?
刘明华:我已经退休了,目前是“难忘下党主题馆”的讲解员。我现在的工作比没退休的时候还多,要做讲解员、上党课,以及参与调解群众纠纷等。讲解主要是按照“难忘下党主题馆”的布展陈列,讲述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
所谓老有所乐,虽然人退休了,但心不退,未来我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一点光和热,用心用情用功给大家讲好下党乡的故事。我也期待着,下党乡越变越好,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越过越好。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实习生 赵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