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操晓春:

建议粤加强软环境建设 构建网安技术创新生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袁炯贤 09-05 01:30

  专访为节选内容 更多详情请扫码阅读

  我建议加强软性环境的建设,鼓励各类网络安全企业集聚,构建并完善广东网络安全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生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到产业研发中来,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并推动合作,从而提升广东网络安全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操晓春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广东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用实际行动坚决守牢守好网络安全“南大门”。

  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5日至11日开启。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即日起推出“共话网安”系列报道,对话网络安全领域的实践者、研究者,共话网络安全建设新构想、新趋势、新生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大家一起来!

  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启之际,南方都市报专访了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操晓春教授。操晓春一直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以及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应用研究工作,在其看来,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已经步入重点关注关键基础设施和新领域安全的变革创新时代。谈及广东网络安全产业建设,操晓春建议要加强软性环境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与各类网络安全企业集聚发展,构建并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生态。

  A

  亮点 广东首创网络安全110平台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主要经历哪些阶段,未来形势如何?

  操晓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随着疫情常态化的持续影响与大国间博弈竞争,网络安全形势尤为严峻和突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已经走过了还未形成民间供需市场的起步期、注重硬件设备的启蒙期、重点扩展至软件与商业市场初兴的成长期,现在正式步入重点关注关键基础设施和新领域安全的变革创新时代。在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中,智能化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智能安全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升攻防能力。在攻击侧,通过智能学习增加攻击发现和溯源的难度;在防御侧,通过智能推断实现安全威胁的快速感知与认知。二是适应元宇宙、万物互联等新场景衍生出的安全需求,能够为资源受限场景下的威胁响应提供解决方案。此外,数字经济的新模式驱动了数据安全的发展活力。

  南都:在你看来广东网络安全领域建设有哪些亮点?

  操晓春:广东网络安全领域建设有两个“国内首创”亮点:

  一是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评估报告的发布。2020年,广东发布国内首个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这一安全指数将有效促进省内各地数字政府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对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类网络犯罪、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全省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发布的《2021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评估报告》评估了广东省21个市,具备“科学导向、数据客观、注重实效、能力评价分级”的原则,从多个渠道采集数据,最终结果帮助了广东省内各地各部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政务数据的保护力度,并探索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二是广东省成立国内首个“网络安全110平台”。2021年,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广州市公安局和黄埔区委区政府共同建设广东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网络安全110)。该中心参照110警务模式,采取“情报+指挥+处置”三位一体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模式,全天24小时无休受理处置广东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相关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网络安全求助,监测处置全省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发布网络安全预警信息。该中心的建立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B

  建议 鼓励各类网安企业集聚合作

  南都:网络安全对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作用不断凸显。当前国内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尤其是广东地区,对此有何建议?

  操晓春:网络安全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近几年在数字化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法规支撑、市场需求增长等多方因素的促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虽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长速度放缓,但去年起网络安全产业增长速度逐步从低速增长中复苏,细分领域蓄势待发。

  其中,广东省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与其他省份相比优势明显。多年来,广东培育了大批出类拔萃的网络安全企业,且拥有庞大且优质的人才及丰富的资源储备。此外,广东也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出台了《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多项重磅文件,为网络安全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但是,网络安全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行业共性问题,网络安全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安全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针对广东地区,除了上述问题外,培育数据安全产业生态也很必要。对此,我建议加强软性环境的建设,鼓励各类网络安全企业集聚,构建并完善广东网络安全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生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到产业研发中来,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并推动合作,从而提升广东网络安全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针对产品同质化问题,建议政府打造广东网络安全企业服务平台,创建产业化发展标准体系,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合作,以新型客户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增长点,发展新赛道持续拓宽,使得整个产业链条健康有序地运行。

  C

  举措 提高高校培养网安人才能力

  南都:作为教育工作者,你觉得该如何进一步强化本地网络安全领域人才培养?

  操晓春:随着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我国网络安全将迎来新的产业机遇和新的市场动能,也面临巨大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目前,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还处在探索阶段,产、学、研、政等领域都提出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创新培养模式,但以实战为导向的技能提升渠道有待加强。

  我认为加强网络安全领域人才培养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要提高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能力。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有关网络安全的课程,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往往会只关注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必须强调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促进知识与实践深度结合,真正落实科教融合。

  同时,高校应强化与国家需求、行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模式,整合各方有效资源以提供学生实战演练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网络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广州大学开设的方滨兴院士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由方滨兴院士指导并直接参与设计和教学,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实战型应用型人才。

  此外,需要探索制定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规划,构建良好人才环境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强化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鼓励他们积极举办并参加各类网络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同行专家报告分享中获得网络安全领域前沿技术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网安精英”。另一方面建议广东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职普融通,着力构建有利于网络空间安全教育发展的区域制度环境与产教融合生态,聚焦产业前沿技术等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与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践中心。

  并且,通过组织开展网络安全重点行业人才状况调研,建设网络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为政府主管部门在网络安全人才方面的决策提供支撑。

  出品:南方都市报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邹莹 凌慧珊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