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多项首创!“海基一号”正式投产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在距深圳约250公里处的陆丰油田群海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新华社 央视 南方+ 10-04 00:33

  10月3日,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在南海陆丰油田作业区正式投产。 新华社发

  10月3日,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解锁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海基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总高度达340.5米,总重量超4万吨,两项数据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海基一号”本次同时投产5口生产井,初期日产量约2700吨。依托“海基一号”,将同时开发陆丰15-1和陆丰22-1两个油田,共14口生产井3口注水井,全部投产后高峰日产原油达5000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刷新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新高

  10月3日上午,在距离深圳东南250公里处的陆丰油田群海域,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用。随着采油树的阀门依次打开,这个总高度超过北京国贸大厦的平台管线频频震动,温热的黑色原油从海底数千米深处喷涌而出。

  当天,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宣布,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基一号”投用,标志着我国成功开辟了深水固定式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在“海基一号”采访获悉,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为油气田生产在大海中央稳稳托起一小块“陆地”。“海基一号”地处珠江口盆地海域,该平台总高度达340.5米,总重量超4万吨,高度和重量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

  300米水深是油气行业划分浅水与深水的界限,随着水深的逐步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也呈几何倍数增长。由于我国南海200米至400米水深海域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在南海成功应用300米级深水导管架模式,“海基一号”将为经济有效开发我国中深水海域的油气资源开拓出一条新路。

  是我国首次尝试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

  据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陆丰油田作业区总经理吴意明介绍,“海基一号”按照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设计,项目团队攻克了南海超强内波流、海底巨型沙波沙脊、超大型结构物精准下水就位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新应用独立下水桁架、大跨距X撑、数字孪生运维等2项世界首创、21项国内首创先进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建造到运维管理的全方位提升。

  中国海油依托“海基一号”同时开发陆丰15-1油田和陆丰22-1两个油田,水深284米至333米,共14口生产井、3口注水井,全部投产后预测高峰日产石油达5000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次同时投产5口生产井,初期日产量约2700吨。未来,可依托“海基一号”带动周边新的深水油田开发,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供应能力。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告诉记者,导管架平台通常用于浅水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此前我国海上300多座导管架平台的作业水深均不超过200米,在200米水深及以上海域通常采用浮式生产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海基一号”是我国首次尝试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把生产系统从水下搬到了平台上,具有开发投资低、生产成本低、国产化率高的显著优势,它的成功应用为经济有效开发我国中深水海域的油气资源开拓了一条新路。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增储上产前景广阔。当前,我国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三个盆地总体探明天然气储量近8000亿方;在珠江口盆地先后发现多个深水油田,实现了我国深水原油勘探重大历史性突破。未来,中国海油将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坚持以油气勘探为龙头,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坚决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

  解锁油气开发新模式

  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加速推进

  随着科技进步,深海日益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热点,有关报告指出,近10年新发现的101个大型油气田中,深水油气田数量占比67%、储量占比68%。过去十年,我国深海油气勘探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2年,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开钻,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挺进深海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进入快车道。2021年,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总经理赵春明表示,十年来,中国海油在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先后勘探开发荔湾3-1、流花16-2等油气田11个。深水油气年产量已达上千万吨,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深海一号”平台总监雷亚飞介绍,目前“深海一号”平台累计产气超29亿立方米,外输原油累计超过30万立方米,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提供能源保障。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力表示,加速推动我国首个深水高温高压气田“深海二号”的建设工作,力争实现深海油气资源高效接续开发,进一步扩大深水天然气产量规模,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

  我国深水油气高端装备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加快挺进深海的步伐,我国加大了海洋油气装备的研发和建造,作业水深实现了从300米到3000米的跨越,深水油气高端装备建造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在山东青岛,我国首座自主设计的新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正在建造中。它的空船总重量达3.67万吨,接近“鸟巢”国家体育馆钢结构总重。原油处理能力近6000立方米/天,最大储油量达到6万立方米。预计到2024年底,这个海上油气加工厂就将服役于深水油田。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福街表示,我国已完全具备了3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海洋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也正逐步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接下来,我们将攻关超深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圆筒型浮式生产等关键技术设备。

  深水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制造是关键。目前,中国海油拥有各类深水船舶平台66艘,其中1500米以上作业水深的深海装备15艘,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数读

  十年来,中国海油深水钻井平台从3座增加到现在的10座,其中超深水钻井平台3座,最大作业水深达3000米。截至2021年底,中国海油拥有各类深水船舶和平台66艘,其中1500米作业水深的深海装备15艘。

  十年来,中国海油已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共计勘探开发油气田11个,深水油气年产量已达上千万吨油当量,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来源:新华社、央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