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谱写“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辉煌新篇章

龙华从特区“后花园”跃升为发展前沿。
2011年12月30日,龙华新区成立,龙华从特区“后花园”跃升为发展前沿。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新时代的伟大旗帜,指明着前进的方向。
在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中,龙华人栉风沐雨,风雨兼程,用实干苦干把“奋斗”镌刻成城市的名片。2017年,龙华跻身行政区之列,实现从城市副中心到都市核心区的历史性跨越;2020年,面对着“双区驱动”赋予的新任务新使命,龙华发布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的宏伟蓝图,把“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打造成为享有全球知名度的区域IP。2022年,龙华更以数字化“破题”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及竞争力跻身广东省百强区县前十。
时间的年轮,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十年来,龙华已由当初的“特区后花园”到如今的“都市核心”,从“三来一补”到“数字经济先行区”,从服务几千人到书写基层治理的“龙华样本”。“无奋斗 不龙华”,正是对龙华十年跨越发展的总结,更是龙华以昂扬奋斗之姿交出的时代答卷。
“样板”龙华 创新社会治理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为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龙华区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将共建共治共享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全程。2019年10月,龙华区北站社区率先启动“党建+科技+治理”试点,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互联技术,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面巨大的电子屏,画面上各类数据不停闪动”。据了解,北站社区上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对接整合了辖区26个系统、上万个智能感知设备,汇聚经济、人口、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上千万条数据,不仅能尽览全域基础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还能及时查看居民诉求和反馈情况,可实现“一网全面感知、一键接办诉求、一屏实时调度、一路护航安全”,为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提供支撑。
在总结深化北站社区“党建+科技+治理”经验下,龙华进一步向全区推广,启动街道、社区智慧指挥中心建设,打造“智慧大脑”,编织涵盖城市管理、特殊群体照料等广泛覆盖的智慧“感知网”,一屏尽知城市运行状态,并构建党委领导的一体化指挥体系,让基层党委能够通过信息化统筹协调各类资源。2020年2月,该模式被列入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并在全省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区还在全市首创“社区书记茶话会”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每月邀请区、街道相关负责人和社区各界群众代表相聚一堂,通过喝茶聊天的方式沟通,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据统计,目前龙华区各级党组织书记茶话会累计举办404场次,收集民生诉求1088条,解决982条(解决率90.3%),106件正在推进和办理。
数字龙华 迈向辽阔未来
数字经济,铺陈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龙华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到951家,实现总产出2167.17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传统产业3.9个百分点。
早在2020年,龙华区便率先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旨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不断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
锚定数字经济的主攻方向,龙华区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龙华区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十大举措》《关于建设数字龙华打造“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定》等多个文件,以及“1+N+S”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从政策、平台、金融支撑等多领域发力,为数字经济建设构建出最优的政策生态体系。
其中,“1+N+S”作为深圳市首个以规范文件形式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以1个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N项普惠政策和S项重点产业专项政策为支撑,涵盖10余个产业领域、20多个政策和超30亿元预算。不仅重点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靶向聚焦全区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链。
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驱动下,龙华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成绩斐然。2021年,龙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4668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传统产业高1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成为龙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今年8月,“数字龙华”发展再次迎来新机遇。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花落龙华,这也标志着龙华数字经济建设全面融入深圳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国家战略。据了解,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包括启动区、拓展区和储备区,以北站国际商务区和龙华超级商圈为核心载体,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将围绕数字经济总部聚集、高标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先行示范区、数字经济公共服务体系、数字经济产业领域高端智库及国内外合作交流等十大方面深化建设。
作为深圳市的产业大区,龙华区勇立潮头,敢于先行先试,旗帜鲜明地提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吹响全面建设“数字龙华”的号角,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奋斗龙华 擦亮城市底色
“无奋斗 不龙华”,这是一句遍布龙华的标语,也是响彻一代人的龙华精神。一街道一特色的“奋斗者广场”,无不彰显着这是一座奋斗之城。
2021年初,龙华区委发出2021年1号任务令,打造“一街道一奋斗者广场”。各街道将奋斗者广场建设与人文社区创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升级改造同步谋划、部署和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奋斗文化空间。不仅推动党群服务综合体、城市人文新地标的打造建设,更从不同维度对奋斗文化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龙华表达”。
其中,观湖街道奋斗者广场以“党建+脱贫攻坚”为主题,打造全省首个消费帮扶特色街区;民治街道推出“精神谱系”,打造融合“党史长廊”“风采民治”等人文景观及党群服务V站为一体的奋斗者长青廊;龙华街道聚焦“青工成长”,打造在建的龙华区抗疫纪念馆、青工奋斗记忆馆等;福城街道突出“人文关爱”,打造多元空间构成的特色党群服务综合体;大浪街道结合“时尚先锋”,打造集宣传、教育、服务为一体的奋斗者广场体系;观澜街道则将“工匠精神”融合艺术特色与奋斗文化。
龙华,正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点亮奋斗文化。被誉为深圳“最美雨燕”的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虽然从小罹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肌肉萎缩,依然用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点亮了自己的精彩人生。2011年大学毕业来到深圳后,她便投身助残就业创业帮扶事业,多年来其带领的团队残障者创办4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帮助2700多名残障者上岗就业。2018年,其团队负责运营的龙华区残障者创业就业基地“IC爱创空间”,为残障者提供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心理建设、人员代招等服务,探索出残障者“多元化就业创业”模式。
在龙华,奋斗者不分年龄,无关职业。扎根龙华19年的杨飞飞,由一名农民学徒工起步,靠着强烈的创新意识,从富士康技术能手不断成长成为全省、全国劳模,再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不仅成为龙华百万青工的杰出代表,也映照出无数龙华人奋勇拼搏的真实写照。此外,还有担任央视深圳春晚编导的“龙华好青年”向锋、带领团队主攻建筑节能技术研发应用的“90后”高层次人才宋骜天等后浪……
奋斗文化,俨然成为龙华最鲜明的底色。
十年非凡路,腾飞正当时。龙华,正以数字化经济迈出坚实步伐,以奋斗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以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踔厉奋发谱写“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的精彩华章。
文:吴春熠 图:仇智龙
制版:黄亚岚 郭红霞 严文静 杨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