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开放五年,见证非凡

滨海湾新区: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人城共融滨海新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芳芳 10-14 02:30

  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

  迎风奋楫立潮头,“湾”里鹏程启新局。

  作为东莞未来30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滨海湾新区自诞生起,便承载着东莞向海而生、向海图强的新梦想、新使命,是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

  五年来,滨海湾抢抓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谋发展、抓建设、当先锋,贯彻落实省“1+1+9”工作部署,以平台能级提升牵引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探索与港澳合作的新机制,加快培育科创新动能,全力打造人城共融的滨海新城。

  奋进五载,步履不止。乘着“双区”、两个合作区和“黄金内湾”建设的东风,滨海湾将以更大的魄力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怀揣着高水平建设开放新高地、人才新港湾、城市新中心的宏大梦想,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开放协同天地阔

  伶仃洋畔、珠江东岸,粤港澳大湾区中一颗“年轻”的新星冉冉升起。

  滨海湾新区位处“黄金内湾”重要节点,与深圳前海空间连片、与广州南沙隔洋相望,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狮子洋通道等跨江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均坐落于滨海湾片区内。特殊的区位决定了发展高度,“协同与开放”是滨海湾主线任务。

  从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到东莞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自2017年成立以来,滨海湾领取了一个个“重量级”的先行先试发展任务,勇逐时代浪潮,从产业协同、经贸合作等方面打好“开放牌”。

  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跃升,滨海湾正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标两个合作区改革创新成果,深入攻坚“十大改革创新项目”,首批推进20项综合配套改革;依托广东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优势和创新经验溢出效应,重点复制推广37项改革创新事权,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领域实现进一步开放创新。

  滨海湾还谋划打造东莞(滨海湾)RCEP经贸合作区,积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联合深圳前海、中山翠亨新区,争取打造国家级重大平台,推动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科创智造浪潮涌

  区域竞合,百舸争流,产业为先。曾经的黄土滩涂地上,如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幢幢产业高楼拔地而起,OPPO、vivo、小天才、正中、欧菲光等龙头产业项目建设正酣,为东莞“促投资、稳增长”持续贡献力量。

  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为滨海湾打造高端制造业总部聚集地和科创成果转化高地奠定良好的基础。

  8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滨海湾在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新目标当中被多次“点名”。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滨海湾锚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生命健康三大重点方向,统筹两万多亩土地重点布局三大产业基地。 

  如今,大学科技园“一园两基地”已完成规划设计,“专精特新”产业园加快建设、滨海湾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横空出世……依托充裕的空间载体资源,一个个科创产业平台项目在滨海湾加快落地,为企业项目提供多种多样的定制化产业空间和研发空间,集聚培育一批“硬科技”“高端制造”企业,加快构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腾空间、优政策、造环境,招商引资浪潮在滨海湾不断升腾。五年来,滨海湾政策惠企力度持续“加码”,已制定出台“N个十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成功与18个项目达成投资合作意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碧海新城乐相融

  登上滨海湾大桥,望海阔天高;行于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听潮起潮落。或与户外音乐会、骑行团跑不期而遇,或在消费嘉年华夜市中穿梭嬉笑……一幅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城市新画卷呼之欲出,未来也将成为滨海湾引才留才的新优势。

  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飞针引线,畅通城市“大动脉”;“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的雏形逐步显现,生态绿和滨海蓝成为滨海湾的城市底色。五年前还是一片鱼塘滩涂的交椅湾板块,如今不仅成为东莞人闲暇时出游、看海的“网红打卡点”,更担负起建设广东省“美丽海湾”的重任。

  近日,东莞地铁二号线三期、深江铁路主干线两条重要的轨道交通已经从纸上“蓝图”迈入落地建设阶段。与此同时,滨海湾站、港澳码头、常虎高速延长线等外联通设施正加快谋划,滨海湾与广深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 

  产城人共生共荣,更有赖于城市公共服务与配套的精细品质与人文关怀。随着镇远中学、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建设不断推进,文体公园、医院、人才社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铺开,滨海品质新城幸福生活新图景加快照进现实。

  与此同时,滨海湾还重点攻坚空间拓展这块“硬骨头”,其中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土地整备已基本完成,滨海湾青创城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腾出优质广阔空间,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向海启程,再创辉煌。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滨海湾将持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牵引、以“十年建新城”为目标,拥抱下一个激情燃烧的五年。

  数说十年

  ●产业建设:超1300亿元的产业项目在交椅湾板块布局,在建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37.6亿元。

  ●招商引资:截至2022年8月,滨海湾已与18个项目达成3580亿元的投资合作意向。

  ●科技创新:统筹约1000亩空间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园,近40万平方米空间打造滨海湾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规划建设4700亩大湾区大学科技园“一园两基地”。

  ●生态建设:12个生态项目总投资约26.94亿元,交椅湾板块增加绿地公园约50.6万平方米。

  ●交通建设:17个道路桥梁基建项目总投资约62.04亿元,建设道路总长度约为31公里。

  奋进者说

  黄宏波:创办“双创”基地,助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勇逐梦

  2005年,黄宏波初次从香港来到东莞创业,“那时从罗湖过关,需要在关口辗转坐两个多小时的大巴才能来到东莞。”十多年来,东莞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2020年,黄宏波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脉搏,在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企业项目入驻基地后,不需要缴纳租金,就可以免费享受办公空间、专业孵化服务和优惠的创业政策。”黄宏波和团队匠心打造了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业平台,为来莞创业生活的港澳台侨青年提供企业孵化、政策辅导、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5月,滨海湾出台了《关于支持港澳人才在滨海湾新区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从8大方面对港澳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支持,全面优化提升港澳人才发展环境。

  依托滨海湾莞港合作特色平台的资源和优势,黄宏波和团队倾注满腔热忱,让更多港澳青创、科创力量在滨海湾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更多年轻的梦想在这里孕育发芽。其间,基地屡登央视、广东电视台等权威媒体,让更多港澳青年认识滨海湾、来到滨海湾。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基地共吸引了120位粤港澳台侨青年落户,首批进驻基地的62家企业,涵盖了电商、文创设计、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

  今年,基地获评东莞市首批两家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背靠东莞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大湾区广阔的发展空间,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梦工场”舞台将更加广阔。  文:黄芳芳

  制版:戴越 刘艳兰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