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南沙:全力以赴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

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美苏 南宣 10-14 02:30

  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

  湾区大未来,南沙大机遇。

  自国务院公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以来,广州南沙从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高站位,全力以赴推动《南沙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从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攀升,开发开放的热潮扑面而来。已集聚总部企业达到100家的南沙,正加速打造“湾区总部之心”。

  南沙,正向世界投资者敞开怀抱。截至今年上半年,南沙累计引入232个世界五百强投资项目,已成为龙头企业落户的理想之地。

  重磅政策相继出台

  创新创业生态氛围日益浓厚

  《南沙方案》发布以来,一系列相关政策陆续推出。《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广州南沙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近期印发,通知指出,根据《南沙方案》,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

  国家政策加持,南沙迅速响应,每月至少一项重大政策出台,涉及创新创业、推动开放等方面。

  6月6日,南沙发布首个国家级新区“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推出以“共性核心政策+特色领域专项政策”为主要框架的升级版产业政策体系。在未来五年,南沙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全周期、分层次地精准支持企业、人才发展。

  笔者梳理发现,自《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相继出台“强芯九条”“元宇宙九条”“探天九条”“科创十条”“广州南沙总部经济政策2.0版”等政策。以奋进之姿抢抓机遇、拥抱创新。

  其中,“强芯九条”从重大项目落户、企业融资、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等9个方面对芯片产业进行扶持;“元宇宙九条”最高奖补2亿元扶持,特设产业集聚区,加速元宇宙行业向南沙集聚;“探天九条”则聚焦火箭、卫星产业创新领域,最高补贴1亿元助力南沙探索苍穹。

  今年9月,南沙发布“科创十条”,其中明确给予高层次科创人才最高1000万元的安居补贴;对于符合区内产业发展研究方向且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科研平台,将给予每个平台最高2亿元的资金支持。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提升了南沙区科创政策对高端科创资源和人才的吸引力,也是南沙区持续优化科创政策环境的最新注脚。

  随着高端科创资源持续集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南沙区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生态氛围日益浓厚。目前南沙已集聚超62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兆科眼科、云从科技等一批科创企业成功上市。

  产业集聚效应增强

  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产业集群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学、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项目加速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纳入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动工……资源加速聚集助力广州南沙迈向大湾区科创高地。

  基础科研只有与产业应用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更多力量。一个个签约、开工、投产的创新产业项目,见证南沙不断释放“投资引力”,也为南沙赢得未来打下基础。

  今年5月,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车规级、具备规模化产业聚集及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芯粤能有限公司在南沙实现主体封顶;7月27日,中科宇航参与研发的中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创新创造正在南沙时时上演。

  应时而动,南沙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总规模达2万亿元。

  今年8月底,在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南沙专场活动上,南沙实现签约项目73个,涉及总投资额近1400亿元。其中,“芯晨大海”重点项目共40个,涵盖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海洋科技等产业领域。这是《南沙方案》发布后,南沙首批招商引资成果的集中亮相,充分体现出全球投资者看好南沙发展前景。

  《南沙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沙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初步构建。而“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且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是较为合适对接粤港澳三地产业创新要素的产业领域。

  湾区软硬联通顺畅

  推动实现南沙与港澳的“双向奔赴”

  风劲好扬帆,实干正当时。当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南沙锚定目标、加速前进,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走向区域功能中心,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通过建设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南沙与世界“心手相连”。

  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地铁18号线相继建成,南沙与香港、珠江口东西两岸主要城市核心节点、广州主城区之间实现30分钟直接通达。

  庆盛枢纽区块规划建设广珠澳高铁,成为内地唯一高铁同时直达港澳的区域;南沙湾区块坐拥国家一类口岸——南沙客运港,坐船1小时可到达香港;南沙枢纽区块正启动建设的南沙站是一类客运枢纽,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以及广州地铁18号线等多条线路在这里交会,是将来大湾区快速直联直通的核心枢纽节点。

  大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将更好兑现南沙作为湾区几何中心的价值。而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则进一步助力南沙成为大湾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安居乐业的热土,让南沙实现与港澳的“双向奔赴”。

  南沙在广东省率先实现市级科研资金跨境流动,出台港澳工程及相关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管理办法;创新设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机制,首批聘任27名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政商学界专家和专业人士。今年初,南沙还发布了与港澳规则衔接十大典型案例,努力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

  9月1日,伴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正式开学,内地第一所非营利港人子弟学校——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正式揭牌。该校采用香港学制,为湾区港人子女提供基础教育服务。

  《南沙方案》中也明确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向纵深推进。笔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近期该委制定了落实《南沙方案》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广州南沙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南沙方案》的逐步落地,也让不少港澳青年更有信心在南沙成家立业。“随着粤港澳三地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得以在南沙畅通流通,会有更多的港澳青年将南沙作为大湾区就业创业的优先选择,助推港澳青年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南沙区产业园管理局工作的香港青年刘延鑫说。

  

  文:王美苏 南宣

  制版:徐呈旭 崔智超 陈宁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