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中通道项目全线建设者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

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突破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燕 10-21 05:52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 通讯员供图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深中通道项目组织全线建设者,在各驻地项目部会议室、伶仃洋大桥、沉管智能浇筑厂、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以及东、西人工岛集中收听收看开幕会,并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句句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听完报告,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岛隧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杨福林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他很幸运能有这样宝贵的历史机遇,参与建设“超级工程”。

  如今俯瞰伶仃洋,深中通道已显现雏形。中山大桥已合龙、伶仃洋大桥完成主缆索股架设、沉管隧道已完成30个管节沉放安装,项目各条关键线路均按计划推进。

  显现雏形

  伶仃洋上破浪前行

  深中通道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是打通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主动脉,是构建内联外通、服务高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当前世界上在建综合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路线起自深圳市宝安区,向西通过东人工岛水下互通立交、海底沉管隧道、西人工岛、伶仃洋大桥及中山大桥等到达中山市,并与在建的中开高速对接,通过海上立交与南中高速对接,实现在广州南沙登陆。

  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为20分钟,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互联互通。

  随着一个个关键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如今,深中通道已显现雏形。

  创新突破

  超级工程尽显中国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让杨福林感到肩上责任更加重大,因为交通人在这一领域也能有所建树。

  超级工程有着超级难度。在“风中穿针、海底绣花”,深中通道一个个外美内优的标志性工程背后,是建设团队绞尽脑汁突破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

  杨福林见证了深中通道的多个创新突破。“我们从开工建设以来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从装备的建造、材料的进步、工艺的进步,再到管理的进步,每个方面都有极为重大的突破,不少科研成果已经领先世界,或处于世界前列。”

  例如,西人工岛处于伶仃洋内海,缺乏黏土持力层,砂层之下即为风化花岗岩层,对如何快速成岛及止水形成极大挑战。为此,建设团队采用28米直径的钢圆筒振沉形成围堰,并通过深层水泥搅拌桩、挤密砂桩、高压旋喷桩等提高止水效果,同时研发了十二锤联动的新系统,仅用4个半月就完成了57个钢圆筒及其副格的振沉施工,创造了人工岛成岛新纪录。

  坚定信心

  掌握核心技术,占据新的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这也为我们的建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杨福林向南都记者表示,建设团队需要坚持锐意创新、奋发进取,用实干精干将深中通道打造成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建设成果得来不易,未来仍需全力以赴。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杨福林和他所在深中通道建设团队更加坚定信心。“我们将继续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推进深中通道如期建成通车,早日实现珠江两岸人民互联互通的期盼,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占据新的高地,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际先进行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