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展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佩文 11-20 01:51

  深圳

  从文献看香港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深圳图书馆馆藏香港文献展

  ●时间:11月9日—12月8日

  ●地点:深圳图书馆

  推荐理由:本次展览是今年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当奇迹之城遇上东方之珠:深圳·香港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圳图书馆立足香港特色馆藏,通过专业馆员系统爬梳整理而成“从文献看香港”展览,让市民读者在重温对香港的美好记忆中,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本次展览采用“图文展板+文献展示+多媒体播放+互动打卡”等多元形式,展览章节共分为“东方之珠”“历史寻踪”“城市脉动”“经典记忆”“魅力风情”“香港回归25载”6个部分,包含展板110幅,文字约4.2万字,图片400余幅,现场展出有代表性的文献100余册。展览内容详实丰富,涵盖香港城市发展、政制、司法、经济、文化艺术、医疗、创新科技、风俗、地名、美食、风物等方面。

  香港

  雕塑状态

  ●时间:11月5日—12月18日 

  ●地点:深圳欧古轩艺术空间

  推荐理由:“雕塑状态”是在当代雕塑领域的一次学术性探讨的尝试,以此开启对于“雕塑”这一概念更为多元的理解与多方位、多角度的阐释。展览试图通过传统的与新生的雕塑媒介、综合材料绘画、综合材料装置、行为图片、影像等作品的创作方式来引发“何为雕塑”的话题探讨。本次展览所集合的21组艺术家涵盖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出生的群体,从业的时代背景以及从业经历各不相同,并且都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样貌。本次展览所涉及的物料媒介不拘一格:泥土、木头、陶土、红砖、青铜、黄铜、不锈钢、铁、天然漆、树脂、牛角、琉璃等等,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手工造型以外,还有3D打印新技术的运用,如此,显示出了“雕塑”一词在物理维度的诸多可能性。

  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

  ●时间:11月9日起

  ●地点:香港文物探知馆

  推荐理由:由国家文物局和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合办的“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现正在尖沙咀文物探知馆举行,大家可通过历史建筑和相关文物,回眸100多年间香港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的感人往事。展览展示约140件与香港历史建筑相关的文物、图片、影片及模型,介绍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遗臣南来香港,与本地绅商携手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而劳心劳力,有些绅商更捐钱捐地,兴建大楼。重点展品包括孔圣讲堂“阐扬圣教”牌匾、香港达德学院修业证明书、光绪帝为褒奖东华医院赈济华北地区旱灾的善举而御赐的“神威普佑”牌匾;中国银行香港积极协助募集及转交海外华侨华人抗日的外汇捐款和实物;安放在香港大会堂纪念龛内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阵亡战士名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