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党的二十大代表周姗和网络名人@网民老林对话: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鹿筱悦 王熠 陈灿荣 11-25 02:2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三农”工作须臾不可放松。

  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组长周姗做客南方都市报“对话党的二十大代表”网络名人微访谈活动,与网络大V@网民老林 分享了自己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考,以及未来的规划。

  投身“新农业”

  推广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

  “先谋生,再慢慢热爱”,周姗以此概括了自己的从业生涯。2007年,“川妹子”周姗一路南下来到韶关。因缘际会,她踏入了食用菌行业,一干就是15年。周姗所在的星河生物,就是一家专业从事工厂化食用菌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食用菌的工厂化种植,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从农业“单打独斗”到农旅融合,从靠天吃饭到靠“智”丰收。“新农业”的发展,使农民脱离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

  网络大V@网民老林 认为,“农业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业,农民应该得到更多尊重和理解,特别是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包括专业的技术人才加入这一行业。”

  这些年,周姗和团队常常奔走在粤北乡村,与农户对接开展联农带农,推广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致力于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将制作好的菌包提供给农户,并培训他们掌握先进种植技术,让他们利用农闲的时候来种菌养菌,然后我们再回收做成预制菜,打造公共品牌。在此期间,我们也会雇佣这些农户来帮忙包装,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这就形成了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周姗介绍道。

  如今,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奔走努力下,当地的农户摆脱了过去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偏小且管理不规范的历史,得以在家门口专心、精心发展自己的种养事业。“小农户”也获得了“大收益”。

  狠抓科技研发

  研制食用菌与各类食材搭配的预制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此,网络大V@网民老林 问道,在现代化农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周姗和她所在的星河生物是如何依靠科技,牢牢端住中国人的饭碗。

  周姗认为,核心技术是科技型企业的“生命之源”,种业企业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牢中国饭碗。她所在的星河生物,近年来相继获评“广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园区年产食用菌超3.5万吨,年产值超18.4亿元,主要品种的种植规模及产量占全省60%市场份额,相关企业的食用菌产品畅销东南亚市场。

  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这一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在此背景下,大食物观应运而生。“大食物观中提到,向动物要蛋白,向植物要蛋白,向微生物要蛋白。食用菌就是向微生物要蛋白。现在我们在后期做的提取,或是深加工,就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周姗说。

  星河生物深挖食用菌产品附加值,致力做优做强食用菌产品,现拥抱RCEP积极发展预制菜,着力研制食用菌与各类食材搭配的预制菜菜品。周姗表示,未来,她将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联农带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普及。同时,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驿站、博士工作站、食用菌全产业链实践基地等功能,大力推广食用菌知识和种植栽培技术,以产业振兴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统筹:柯晓明

  采写:南都记者 鹿筱悦 王熠 陈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