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方博物馆展示藏品1600余件 以陶瓷、青铜器及金银器最为突出
陶鹰鼎萌态可掬 鎏金炉余香袅袅


复合剑

陶鹰鼎

郎窑红瓶

青铜中山壶

广州东方博物馆梁玉文(右)向N视频出镜记者李鹤鸣(左)介绍相关展品。

鎏金花足塔形炉
编者按
博物馆,作为记录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示着民族与文化的历史传承,也向世人用看得见的文物彰显文化瑰宝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的底气。以文物寻历史,以文物看世界。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大型融媒策划“探宝觅踪”,系列直播“寻找湾区民间博物馆”昨日正式上线!首期带你走进广州东方博物馆。
广州东方博物馆是广州市2010年亚运会重点督办的文化配套项目,是由国家审批、公助民办的大型综合性历史类非国有博物馆,场馆面积8000多平方米,展示藏品1600余件,时间跨度长达5000余年,着力展现大中华文化。
2020年,广州东方博物馆获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作为大型综合性历史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共内含7个艺术陈列专馆和4个特别展览长廊,分别由铜器厅、陶瓷厅、明清厅、交流厅、书画厅、百砚厅等构成。其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尤以陶瓷、青铜器及金银器最为突出。
作为广州市唯一的非国有国家二级博物馆,广州东方博物馆馆长张斌用“站在东方展示世界”来形容该博物馆的特色与地位。“作为展示大中华文化的非国有博物馆,广州东方博物馆与以岭南文化为特色的博物馆形成文物展示互补,常设的犍陀罗青铜造像展丰富了馆内外来文化的展示”。
张斌说,广州东方博物馆作为非国有博物馆,承担了很多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馆内的东方博士公开课与创新博物馆社交品牌活动深受市民欢迎,通过带领观众打卡展厅使其更加近距离走进博物馆,“我们将继续朝着高质量的发展水平,继续坚持夯实基础,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亮点
复合剑
看2000多年前的“黑科技”
“这是青铜矛,矛是最古老的兵器,它是一种用来冲刺的兵器。矛有一个尖锐的头,旁边有带刃的两翼,底下是用来安插木柲的中空圆筒。”直播第一站来到青铜器展厅。广州东方博物馆宣传主任梁玉文对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兵戈史鉴》所展览的即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展厅展示了众多的古代兵器与礼器,内有五六十把青铜剑,古代战车的青铜配件,远程武器弩机,直径近一米的汉代铜鼓,还有鼎、簋、壶、爵杯、觚、盆、缶、甗、匜、尊、编钟、炉、镜等,器形完整,工艺精湛。
铜剑的铸造工艺复杂高超,堪称绝技,而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的青铜剑代表了中国青铜剑铸造的最高水平。其中剑首同心圆、剑身菱形暗格纹和复合剑技术,被誉为三绝。梁玉文向我们介绍了“黑科技”复合剑。
春秋中后期的吴越楚青铜剑,剑体明显增宽加长,一般可达50-55厘米左右。而当剑体变长后,为了增强剑身中脊的抗震能力,使剑不易折断,青铜匠师们更是绞尽脑汁,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复合剑铸造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不同成分的青铜合金进行嵌铸,剑脊含锡量较低,从而降低剑身的硬度,提高韧性,使得剑身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不易折断;而两边含锡量较高,则是为了增强剑体的硬度,使得实战时的杀伤力大大增强。”
鎏金花足塔形炉
造型尤为别致 感受盛唐金银风尚
直播第二站来到了金银器馆。梁玉文介绍,唐代金银器质料珍贵、造型别致、纹样丰富、工艺精巧;它们既有观赏性与实用性,还能充当硬通货,同时还是帝王将相等级身份的标志。
“这件鎏金花足塔形炉造型尤为别致。”跟随梁玉文的介绍,我们看到,银炉足部如同展开的花朵,优雅精致;炉盖仿制宝塔造型,古朴端庄,鎏金之后添了几分华丽;炉身上接有长曲的手柄,便于持拿。“国内还未曾发现类似器形的香炉,所以更显弥足珍贵”。据了解,佛风鼎盛的唐朝,熏香器是当时人们家中重要的生活用具。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清新愉悦、养生祛病。在唐代,熏香十分普遍,上至皇宫贵族,下至百姓歌姬,都离不开香的陪伴。
除了在酒器、佛事上的广泛使用,金银也大量使用在唐代女性的梳妆用具上。梁玉文说,唐代铜镜以题材新颖、质地精良、纹饰华美著称,达到了我国古代铜镜铸造的最高境界。唐代铜镜的纹饰题材较为贴近生活,多以吉样如意、平安美满为主旨,常见瑞兽葡葡、鸾鸟、花草等纹样;装饰手法也更加多样,出现了螺钢嵌、金银平脱贴金贴银等特殊工艺。
陶鹰鼎
仰韶文化中 以鸟类为造型的陶塑作品
穿越之旅的最后一站,主播来到了陶瓷展厅。中国向以“瓷国”著称于世,中国历史陶瓷文物占据着重要历史地位。中国陶瓷滥觞于商代,创制于东汉,成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创新于元代,丰富并完善于明清两代。“陶瓷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对水、火、土的认识与驾驭的历史,在人类的创造下,没有生命、没有文化的泥土在燃烧的火焰中放射出耀眼的文化艺术光芒。”梁玉文说。
作为东方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陶鹰鼎形象惟妙惟肖,在史前陶瓷厅向观众展出。作为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种文物,陶鹰鼎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以鸟类为造型的陶塑重要作品。以鸟为元素的设计是四五千年前中国人生活器具的实用性与造型性并存与融合。虽然以现在的审美看陶鹰鼎会觉得萌态可掬,十分喜感,但是陶鹰鼎背后的王者之气不可阻挡。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陈伟斌
统筹:贺蓓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鹤鸣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邓启祥 张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