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为1.91亿未成年网民撑起保护伞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恩奎 12-01 03:09

  来论

  据媒体报道,昨日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未成年网民达1.91亿。尽管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实际运用中还有改进升级的空间。20.0%的未成年网民对于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没有概念。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91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其中有20%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互联网的新奇性、虚拟性、娱乐性、游戏性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迎合了他们的求新求异、沟通交流、娱乐消遣的愿望。一项数据显示,在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为43.24分钟,其中学习为13.9分钟,看短视频、动画为16.6分钟,玩网游、聊天时间为12.75分钟,到了周末,儿童花在电子产品的时间平均达到96.27分钟。孩子陷入电子产品沉迷,特别是融合众多功能的智能手机沉迷,正在困扰许多家长。

  网络迅速进入社会生活中,极大改变了社会的话语结构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取向,也打破了原有的各方责任和边界。一直以来,遇到网络上侵害未成年人事件或者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等问题时,经常是多方都在管,但是管不全、管不到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些网络平台、游戏厂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未成年人心智发展,甚至故意在设计时利用这一成瘾机制。诚然,对此不能简单“一刀切”,让青少年与网络绝缘,但网络呈现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不少打擦边球的暴力、色情信息,如果“一视同仁”用成年用户的标准对待青少年,可能会让他们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调整。

  “严厉整治涉未成年人的网络偷拍直播、诱导性消费打赏、网络社交陷阱等,同时加强探索未成年人特质识别认证技术,完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这些都是必然要求。不可否认,沉迷网络是一个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作为第一道关口,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上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游戏,就像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人生中其他更多具有两面性的问题一样,是家长的一堂必修课。

  为未成年网民织就防护网,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好“组合拳”。一方面做好网络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管理有度,不能因噎废食,强迫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一方面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验证实名注册信息、将未成年人用户纳入统一管理等要求,能够在制度层面保障中小学生积极而正当地开展网络游戏,尽最大可能减少网络游戏沉迷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严控未成年人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控制布置电子家庭作业,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为未成年人打造一片纯净的网络天地。 □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