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全球年会开幕,嘉宾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给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以开放合作应对全球经济下行挑战

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在广州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 主办方供图
以“世界大变局:共生与重构”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于12月2日-4日在广州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与会嘉宾对目前全球经济出现的下行趋势表示担忧,认为各国应当采取开放和务实的合作携手应对地缘政治、疫情、通胀、债务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
预计明年全球1/3国家经济衰退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升洙表示,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使人们对战略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关切,超过了商品、资本和技术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共同经济利益,给全球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韩升洙指出,技术和金融脱钩会给全球带来更大的损失,各国应重启交往和对话,避免出现最坏的分裂局面。为此他呼吁全球领导人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采取更多有利于全球福祉的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世界正处于危急关头,防止气候灾难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各国正在努力应对生活成本危机、利率上升和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会正在溜走。他呼吁,重塑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信任。
在此次会议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预测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但实际增长率有25%的概率会低于2%。2023年,预计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
她认为,适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减轻其对经济的影响将是保障及平衡经济复苏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困难家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广州是共同讨论“共生与重构”主题最合适的地方。在贸易和投资的推动下,广州市及大湾区很早就开始与世界共生共存。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紧密联系,给千百万人带去了财富。她对中国近期出台的稳定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表示支持,同时也期望中国采取更多措施进一步保障金融稳定。
新加坡国务资政兼社会统筹部部长尚达曼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经济极其不确定的时代,同时也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多重挑战。他认为各国必须适应并维持世界多极化的稳定,减少各方之间的摩擦。多极化世界的趋势不可逆转,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回归正轨的乐观基础。
尚达曼呼吁,应以更开放的全球性眼光,充分利用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在内的多边机构展开合作应对事关各国共同利益的重大挑战。
广州加快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代金融服务是对大湾区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最有力的支撑,也凸显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金融竞争和治理格局的重构,以金融推动全球增长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共生。”
国际金融论坛(IFF)大会主席周小川在致辞中表示,不久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强调“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再一次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决心和“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愿望。他表示,IFF将立足南沙、协同港澳、面向世界,进一步发挥好国际对话交流平台的作用。
广东省副省长张新在大会开幕致辞中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的金融业增加值已经达到8852亿元、同比增长8.3%。同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等深度倾斜金融资源,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广州市市长郭永航指出,广州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在扎实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金融业生态不断优化。广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高水平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开展跨境贸易投资、气候投融资、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创新应用金融科技领域试点,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并明确指出要推动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办好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聚焦新机遇,本届大会还专门设置了两场大湾区圆桌会议,从产业升级发展和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两个角度,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