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抓好优化措施细节,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12-05 02:15

  12月4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多个问答聚焦就业与复工复产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明华介绍广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的相关工作。

  就业与复工复产,是广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所不能、也不会绕过的社会公共话题。广州怎么做,广州怎么样,人们不仅着眼于具体防疫措施的调整、优化,而且也关切着各行各业的复苏重启状态,优化措施怎样作用于城市,其运行质量与稳定性如何。

  毫无疑问,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是为了社会民生,而公众之呼、民生之要即在于饭碗能不能找得到、端得牢。广州此番坚持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20条优化措施,是在尽一切可能平衡防疫情与稳经济这两个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子。因此,复工复产的公共服务配套不能有堵点。

  从10月下旬以来,广州面临着抗疫三年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形势”,不仅“就业环境复杂严峻,就业总量压力不减”,而且“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主体稳岗、扩岗能力有所下降”,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经济韧性、就业基础以及广州人的韧性,还是让人有理由相信城市的发展前景。

  随着政府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陆续实施,这一关键变量的发力让外界看到城市烟火气的归来,而在此背后则是行业的快速复苏。信心还是要有的,不光要对广州这座城市有信心,更该对市场的活力、民众的创造力保持足够充分且开阔的想象。12月1日,海珠大塘片区高风险区首次大范围“缩圈”,相关网格内存放已久的大包服装订单和商铺业者就开始尝试恢复“双向流动”,对经济民生,不断优化防疫措施、慢慢松绑就是最好的帮扶。

  “防控还是要防控的,但不要有太大压力”,市民对于防疫与生计的恰当平衡,是基于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疫情变化的充分了解,“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这句很多人已经信手拈来的语句,也说明了社会防疫共识的达成。

  要看到,对于复工复产,政府有关部门的帮扶措施必须更加果断有力,“真金白银保市场主体”,让更多人真的能“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稳在广州”。而与之衔接配合的,则是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诸多细节设置与环节打通。

  以受打工人吐槽的部分CBD核酸检测服务与需求不匹配问题为例,便民采样点因各种原因“暂停”,但无论是日常社会流动还是商旅出差,社会面的核酸查验要求、规则还在,便催生了提供收费检测服务的“走鬼档”。虽说公共服务缺失、市场快速补位也未尝不可,但还是要坦诚地直面这个非常现实的常态防疫成本承担问题。“社区的便民核酸点数量少且常排队,而医院核酸点又很难预约得到,很多核酸点又只对重点人群开放”,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为自己的复工复产之路畅通而不得不自费埋单,本不该是一个单选题。

  既然医疗场所的门诊、急诊都已经可以绿码通行,普通的政务公共服务场所、非重点行业的写字楼是否同样可以为整个社会的核酸“减负”做贡献?城市疫情防控措施在不断优化,不单是核酸检测,一些附着在防疫诉求之上的门禁规则、出入门槛是否都需要即时做出变化?这可能不是直接服务于行业复苏、消费振兴的社会角落,却一定可以是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回暖、复工复产产生重要作用的微观调整。

  公众对疫情防控优化举措反应热烈的首要因素,就是饭碗,就是工作,就是生计。整个城市的状态,源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的样子,而每一个普通人的神情背后,则是就业、收入与稳定预期所能带给一个人的深刻影响。

  复工复产攸关基本民生,决定城市命脉,更是优化疫情防控成败的关键,迫切需要城市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一齐用力、不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