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期所首个交易品种工业硅期货及期权将上线

IFF与广州南沙签署战略协议,共建跨境理财及资管中心、全球绿色增长中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美苏 12-05 02:18

  IFF粤港澳大湾区圆桌会议现场。

  12月4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在广州南沙闭幕。在以“新格局、新模式、新动能: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为主题的IFF粤港澳大湾区圆桌会议上,IFF与广州南沙签署战略协议,将共建跨境理财及资管中心、全球绿色增长中心。如何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与会嘉宾指出,应推动核心城市之间合作互补而非竞争排斥,进一步发挥好核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发挥核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具体目标。

  大湾区如何探索建设国际金融枢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在IFF全球年会大湾区圆桌会议上表示,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需要在把握金融开放新趋势、找准金融创新着力点、培育金融竞争新优势的同时,推动核心城市之间合作互补而非竞争排斥,进一步发挥好核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

  “要强化国家层面制度设计,争取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促进法》,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提供法制保障。”白鹤祥建议,建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推动粤港澳三地形成更强合力;编制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建设任务,为粤港澳三地共建国际金融枢纽提供遵循。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基础。”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表示,未来将支持大湾区跨境金融更多先行先试落地,深入开展“跨境保险通”研究,探索在重大机构平台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居民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更多创新,不断提高跨境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促进三地金融互联互通。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认为,“谋划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是提升广州金融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的积极成效之一。

  “未来广州将深化自贸区跨境金融创新,拓展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功能,发挥‘跨境理财通’试点作用,落实跨境贸易投融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加强穗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邱亿通进一步展开道,广州将努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深度交流合作,包括加快推进穗港澳金融产品和服务互通机制,推进个人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推进穗港澳三地金融机构互设;推动建立穗港澳金融监管沟通协调机制,建设大湾区金融安全运行区等。

  成立广期所期货品种上市专班

  确保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平稳推出

  12月2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开展工业硅期货及期权交易。

  工业硅是“硅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料,属于绿色低碳品种,符合广州期货交易所服务绿色发展的定位。业内人士认为,工业硅下游产业为多晶硅、有机硅和铝合金等,均为朝阳产业,潜力巨大。一方面,多晶硅是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与逐步推进,光伏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至2025年多晶硅领域消费工业硅的数量将超过190万吨,占国内工业硅消费量的41%,成为工业硅最大消费领域。另一方面,有机硅是工业硅目前最大的消费用途,未来仍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上市工业硅期货,将有助于巩固我国光伏等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构建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新的增长引擎。

  与此同时,工业硅价格影响因素众多,波动幅度近些年有所扩大。不仅行业供需基本面会对工业硅价格产生影响,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突发事件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业硅的价格波动。2017-2021年,工业硅现货市场价格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0.31%、5.66%、5.50%、7.70%以及49.64%。

  面对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价格波动,众多产业企业对上市工业硅期货、利用期货工具定价和管理风险的诉求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下,广期所推出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硅能源行业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稳定和改善工业硅供给,推动工业硅生产企业的资产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助力行业长足健康发展。

  邱亿通表示,广州已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期货品种上市专班,未来将全力配合广州期货交易所做好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大力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发展

  前三季度南沙金融业增加值约130亿元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为南沙发展乃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广州南沙区人民政府区长吴扬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近年来南沙发挥重大平台优势,开放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发展,大湾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窗口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约130亿元,同比增长14.3%。据透露,南沙高端金融业平台加快集聚,落户金融企业近7000家,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5家,占广州市的四分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的创新功能承载区,要求着力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表示,南沙已形成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期货交易等八大特色的金融板块。全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实施以来,实施业务笔数达到4241笔,交易金额达到104亿美元;6家企业获批QFLP试点,获批额度超过155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238架飞机和90艘船舶租赁业务,成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基地。

  “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方面,南沙加快与港澳金融规则对接,累计落户港资/澳资金融企业占比达到25%,助力6家区内企业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等。”林少礼说,南沙落地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此外,落户全国首家全外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全国排名行业前五的华泰期货等期货机构11家,逐步完善期货产业生态链。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