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实施首日:
成立首支社会监督员团队

调研现场,代表们体验“城市阳台”的无障碍电梯。 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 张景淞 摄
“无障碍城市建设道阻且长,现在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对于‘好不好’的问题,我们永远在路上。”12月3日,在参与“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暨社会监督员聘任活动”后,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四级调研员成文锋如是说道。
珠海目前正处于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如何让残障人士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安全出行、便利出行,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人文关怀的温度,更体现了一座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深度、广度。12月3日是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也是《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的日子。当天,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南方都市报联合发起了“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暨社会监督员聘任”活动,邀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40位代表,前往珠海“城市阳台”开展调研。
调研经过
40位各界代表参与深调研 考察无障碍建设情况
本次调研是2022年“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以下简称“深调研”)的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并积极参与其中。此前,“深调研”调研组邀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20余位代表前往海天公园开展调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反响。
参与调研的40位代表,涵盖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群团组织代表、职能部门代表,此外还包括律师、学者、媒体界人士等等。调研当日,代表们参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标准,在调研组的宣讲、引导下,实际体验“城市阳台”的各类无障碍设施,引来现场不少市民的围观。
经过实际体验发现,“城市阳台”的室内通道均较为平坦、宽敞,但对于建筑整体与室外周围空地的高差,则未设置任何坡道;一楼的无障碍厕所内,大部分设施均较为完善,但唯独缺失了救助呼叫装置;二楼连接香炉湾沙滩的天桥配备了无障碍电梯与相应的盲道,但调研期间电梯未有启用,盲道也没有与商圈形成衔接。调研期间,珠海正方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全程跟进,并对各个问题进行了记录。
根据《条例》相关规定,珠海建立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制度。调研现场,成文锋为代表们颁发了“珠海市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聘书,标志着珠海首支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团队正式成立。接下来,监督员们将对珠海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改造、维护、管理等无障碍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代表声音
看好《条例》推动无障碍城市建设 “让珠海更有人情味”
对于各界代表参与本次调研,成文锋表达了感谢。她指出,《条例》的诞生与接下来的正式施行,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希望大家在各行各业尽己所能,进一步宣传、普及《条例》,助力《条例》的实际落地。”
对本次调研的开展,珠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会长罗卫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残障人士群体,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
澳门科技大学学生方坚泽,则以自己从拱北口岸过关来到调研现场的亲身经历为例,指出珠海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建设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希望随着《条例》的实施,无论是盲道、坡道、厕所还是交通工具,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更好地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
珠海市人大代表万晓丽表示,通过本次调研,自己对残障人士有了更为感同身受的理解。“一般市民觉得很理所当然、很方便的地方,也许对于另一些市民而言是不便的,他们的需求应当被看见、被重视。”
香洲区政协委员禹华超结合调研的所见所闻表示,《条例》的施行将进一步推动珠海无障碍城市“软环境”与“硬设施”的同步建设,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吸纳调研所总结出的意见与建议,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
珠海传媒集团主持人董晓宇表示,本次调研刷新了她对无障碍理念的认知与看法。“希望《条例》的落地,能够让珠海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变得更有人情味,让我们每一位市民生活得更加踏实、自如!”
珠海市政协委员张金宝表示,通过参与本次调研,自己深刻地体会到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时做好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前期环节没有做好,后期改造就要多花钱,现在《条例》正式施行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都应当自觉遵守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在执法方面也要尽职尽责。”
珠海市政协委员郑重科结合自己在香港照顾亲人的经历表示,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将显著提高有需求者出行意愿,使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现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希望珠海也能够尽快加强无障碍建设,为市民提供方便。”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科技设计科科长项斌坦言,珠海早期的城市建设确实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到有需求者相应需要。“《条例》的出台,对建设项目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作出了涵盖全流程的要求,我们应当在今后工作中对此更加重视,并按照有关建筑标准进一步规范各个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
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科科长彭华明表示,对受邀参与调研深感荣幸。“城管部门目前已经对79座公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执法,依据《条例》有关规定,对商铺占用门前盲道等现象进行整治,确保各类无障碍设施能够正常使用。”
南都观察
加快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 推进新时代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社会各界充分关心、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是近年来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的一个缩影。2021年,由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南方都市报、珠海市检察院等单位发起的“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调研”,发布了首部《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一方面敦促职能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为《条例》立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珠海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的城市。
从无障碍设施、服务的逐渐完善,到专项法律法规的出台与落地,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作为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与持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必将进一步促进珠海2.4万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在增进珠海全体市民民生福祉的同时,以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新格局,加快推进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由南方都市报、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珠海市检察院、北师港浸大、北师大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北师大珠海分校社会组织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目前已对珠海市主城区的市政公园完成了第一轮摸排,并且对公立医院、大型商圈、主要市政道路进行了调研,在此期间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30余条线索,接下来调研组将对群众关注度高、问题突出的场所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
“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栏目 出品
统筹:王靖豪
策划:张景淞 方坚泽
调研:曾奎达 吴翌哲 张家琛 贾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