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2022(第八届)中国金融年会在深圳举行,探索金融赋能实体的有效路径

金融如何向“实”而生,护航“小巨人”成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卢亮 叶霖芳 程洋 邱墨山 12-06 02:25

  金融血脉,如何向“实”而生?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指导单位,南方都市报社主办的2022(第八届)中国金融年会在深圳举行。本届金融年会聚焦“金融对话实体”的主题,围绕党的二十大重要讲话精神,邀请业界专家、学者、金融高管共同探索金融赋能实体的有效路径,并分享金融机构在践行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为寻找先锋样本,本届年会还将设立多项大奖,致敬金融先行者。12月5日下午,本次金融年会以线上论坛的形式播出。

  直面“高质量发展”这份考卷,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等专家大咖围绕实体和金融双线作战、可持续金融发展的热点话题带来了真知灼见。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湾财社董事长陈文定,南方都市报社编委、湾财社CEO 王莹作为主办方代表出席本次年会。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如何制胜未来,在本届金融年会上也有回声。在圆桌论坛环节,洛克资本、怡亚通、大族激光等业界代表探寻金融力量牵手硬核科技的长效机制,探讨资本如何护航“小巨人”成长。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还需多方协力探路。本届年会上,南都湾财社首发《产学研资媒协同 探索“媒体+金融”生态》的深调研报告,梳理调研样本和数据,探索“媒体+金融”的新实践、新路径、新生态,输出深圳经验,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中国金融年会”的第八个年头。作为主流媒体,南方都市报一直从智媒视角出发,紧跟时代脉搏,深耕金融沃土,已建成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金融领域话语平台,努力做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与“赶考人”。

  金融业增加值居一线城市首位,深圳动能从何而来

  随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了更强的导向性和时代性。今年来,深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交出亮眼答卷,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金融专家组副组长林居正在论坛上表示,“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九,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七。金融业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稳居全国第三,以3%的就业人口贡献了全市近1/6的GDP和1/4的税收,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林居正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14.7亿元,增长8.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首位,充分体现了质量型增长特征。

  多项数据成为佐证。深圳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普惠型小微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均实现了较好增长。今年11月份,深圳市迎来了第400家A股上市公司,突破了一个整数大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前,深圳海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500家,总市值仅次于北京,超过了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直接融资功能持续提升。

  对此,林居正表示,深圳金融业将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把政策红利有效转化为实践成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深圳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更好发挥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站在主办方立场,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湾财社董事长陈文定表示,2022年是“中国金融年会”走过的第8个年头。作为大湾区主流媒体,南方都市报社近年来通过智媒转型、躬身入局,始终走在创新前列。“今年也是南方都市报成立25周年,深耕财经领域是南都的一大方向。我们努力搭建一个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金融领域交流平台,以促进金融行业友好交流、良好实践和经验分享,助推金融业蓬勃发展。”陈文定表达了大湾区主流媒体的探路和布局。

  提振信心拉动经济,须在实体和金融两条线作战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国资委法律顾问刘纪鹏参加本届金融年会并作主旨演讲。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刘纪鹏表示,当前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提振信心、拉动经济从哪入手?必须在实体和金融两条线作战。

  金融如何助力经济增速回归到潜在增速?刘纪鹏认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崛起,要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的关系,发展直接融资,培育良好的投资人分散承担风险的投融资生态,从战略高度看待金融生态自身的变革。

  从产业链的角度,刘纪鹏讲道,国外依靠高科技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实体企业,基本上把利润的90%多都拿走,但是工作量的90%留在中国。“因此我们在实体对话金融的时候,切莫忘记,不仅要在高科技上,创造我们实体企业的高端领域,而且要在价值链上把握住我们的金融性的财产性收入,让中国不再成为世界国际分工的价值洼地,而是我们也要占据世界财富分配的高端,这就是增加中国人的财产性收入。”

  “资本市场也是大国博弈之间的主战场,因为这里边就是定价权,我们的大宗商品都在这里形成它的价格,定价权就是现代大国竞争的制空权。”他认为,不仅要考虑发展高科技,让实体经济上台阶,也要有金融制空权,制造业实体需要得到金融制空的保护。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长期,也是可持续的命题。《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在构建金融运行安全区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四大中心”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那么,可持续金融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出席年会并作主旨演讲。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仅有30年的缓冲期,远不及那些发达国家拥有半个世纪进行调整,这意味着我们实现碳中和的难度和挑战将会大幅增加。”张博辉提醒,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双碳目标路径下,可持续金融必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ESG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等。

  2022年6月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绿色信贷已经达到了20万亿,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过1.3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从2017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35.4亿元,规模非常大。9市中,广州和深圳占比较高。

  “去年10月12日,深圳市在香港发行了50亿的地方政府债券,也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的离岸人民币政府债券,其中部分债券是绿色债券。”张博辉讲道,基于深圳市这样一个示范作用,海南省也在香港进行发售。前一段时间,深圳市再次成功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其中包括了15亿的绿色债券。

  展望未来,他认为,在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碳中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实际上,推动可持续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也有“深圳答卷”。作为总部在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分享中国平安在综合金融赋能实体方面的经验。盛瑞生介绍,近年来,中国平安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投身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资源,源源不断将金融活水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累计投入近6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链接

  致敬金融先锋:十大奖项花落各家

  在2022年,很多金融机构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为了寻找先锋样本,并致敬先行者,本届“中国金融年会”设立十大奖项,吸引了深圳各大金融机构的参与角逐。各项大奖究竟花落谁家,在本届年会上也隆重揭晓。

  年度杰出服务小微企业大奖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浙商银行深圳分行

  年度客户服务典范奖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年度新市民金融服务大奖

  深圳农商银行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年度金融科技创新大奖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年度跨境金融先锋奖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年度绿色金融服务大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广东南粤银行深圳分行

  年度普惠金融服务大奖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华夏银行深圳分行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

  年度赋能实体大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

  年度最佳保险机构大奖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

  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年度最佳银行大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叶霖芳 程洋 邱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