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混检阳性的楼栋或单元无需管控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专家称,当发现混管阳性人员,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混阳人员,让其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尽快安排人员上门采样复核,因此这个混检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管控。
混阳楼栋是否不再需要管控?
十条优化措施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势的临时管控,那是否意味着混管阳性的单元或楼栋不再需要管控?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当发现混管阳性人员,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混阳人员,让其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尽快安排人员上门采样复核,因此这个混检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管控。当混管阳性复核结果为阴性,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但如果上门复核结果为阳性,这时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划定风险区域,做好相关组织工作。
没有症状的不需要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发布会上介绍,随着病毒的变异,在临床的特征上,绝大多数感染者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重症比例比较少。为了统筹做好医疗资源布局和利用,重点做好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部分人群的医疗救助工作和管理,因此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进行分级分类的救治。
她介绍,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一部分人员,可以居家进行自我照护。
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的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的健康监测。有症状的,比如说发烧咳嗽等等,做好对症的治疗,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指导。
郭燕红还表示,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这部分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保证重症或有重症风险的这一部分患者的救治,我们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团队还要做到多学科,既要保证新冠肺炎的治疗,更要保证基础性疾病的治疗。”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十条优化措施明确要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减少核酸检测的频次,关于这一点,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1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条优化措施强调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缩小了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除了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的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四是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此外还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贺青华介绍,高风险岗位主要包括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还有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
老年人为何还需要接种疫苗?
老年人为何还需要接种疫苗?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极易发生发展成为重症、危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老人将获益最大。
“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失能半失能人员,他们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死亡,因此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夏刚说。
据其介绍,考虑到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接种疫苗,以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动接送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的绿色通道等措施,同时也提出了各地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组成接种小分队,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提供上门的预约接种,让这些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完成接种。
广州第一批吸入式新冠疫苗开始接种
接种吸入式疫苗“像在吸奶茶”
不用打针,深吸一口气,憋气5秒钟,新冠疫苗接种完毕!
12月8日上午,广州市正式启动第一批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番禺区、黄埔区率先启动,番禺区首批接种在广东祈福医院开展,首日放号即约满。特意前来“尝鲜”的市民表示:“接种过程就像在吸奶茶,味道有点甜。”
15秒内吸完,再憋气约5秒钟
南都记者在广东祈福医院疫苗接种科现场看到,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将疫苗取出,使用专用雾化给药装置,将疫苗雾化至雾化杯中,递给受种者,并指导其在15秒内吸完,再憋气约5秒钟,即可轻松完成接种。
24岁的陆先生成为首名体验这一新接种方式的市民,他表示,前两针接种已满半年,昨天看到可以选择吸入式疫苗,特意预约来“尝个鲜”。医护人员带他学习示范视频,指导吸气技巧,不到1分钟完成了接种,后留观半小时。当问及接种感受,他笑着说“就像在吸奶茶,没任何不适,速度快,非常方便。”
“有点凉,有点甜。”70岁的黄叔此前在电视上了解过吸入式疫苗,他认为疫苗经口腔吸入肺部会更有效,便一直等待开放接种。今天第一时间赶过来完成接种,他表示“相比打针,心理上更接受吸入式,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广东祈福医院疫苗接种科护士长刘艳介绍,与常规疫苗接种相比,吸入式疫苗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更高,为避免漏吸影响疫苗效果,科室经多次实验形成规范流程:先深吸气一再深呼气一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憋气5秒以上——然后正常呼吸,接种完成。此方法的成功率接近100%,科室特意制作了示范操作短视频,在接种室外循环播放。
尚未开放作为第四针接种
广东祈福医院疫苗接种科主任王茵梦介绍,吸入式新冠疫苗在制剂配方未改变的情况下,每次剂量为0.1mL,用雾化器将新冠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经口腔呼吸到达肺组织,激发黏膜、体液、细胞三重免疫,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
对这一新接种方式,从预约情况来看年轻人接受率更高,已有一个20多人的团体预约明日前来接种,是附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群体。
需特别提醒的是,目前,该疫苗面向18岁及以上,且已完成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或者1剂腺病毒载体疫苗基础免疫、间隔6个月及以上的人群免费开放接种(60岁以上间隔3个月以上)。尚未开放作为第四针接种,希望大家不要错误预约,以免跑空,符合接种要求的市民则可在“约苗”或“粤苗”上预约。
指南
感染者如何居家隔离
适用对象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家居条件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自我管理要求
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
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转诊治疗。
如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1)呼吸困难或气促。
(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控制外出。
居家治疗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就医后再点对点返回家中,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个人防护。
居家治疗人员要做好防护,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如居家治疗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抗原自测。
居家治疗人员需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结束条件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来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段江含
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