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拓荒者”胡根天和他的朋友圈

李铁夫画作《盘中鱼》。
南都讯 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李楠 “纵横艺事早南天,赤社西风引在前。纪念诞辰师百岁,难忘导向得先贤。”这是岭南国画大师关山月在1992年为其老师胡根天先生诞辰100周年题写的一首绝句。他说,胡根天前辈是他于20世纪30年代就读广州市立师范时的美术老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正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拓荒者——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进程中的胡根天”专题展揭示了两人这段往事。
胡根天(1892—1985),广东开平人,20世纪广东早期重要的油画艺术家之一。他不但创立了中国南方第一个西画研究团体“赤社美术研究会”,而且建立了华南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历程中,西洋画由“赤社”和“市美”西洋画科的建立被率先引入广东。胡根天先生是中国直接输入西洋画风格和技法方面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西方艺术在华南地区的启蒙,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艺术管理领域,今天华南地区文博事业得以巨大发展,胡根天是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参与创建华南文联、广东省文联、广州市文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等文艺机构,在其中担任重要职位,他又先后担任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第一任馆长,后来还担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
胡根天在艺术创作、美术教育、文博事业等方面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友朋的相互砥砺。他一生朋友遍天下,既有文史、文学界、鉴定界的重要人物如郭沫若、许崇清、沈雁冰(茅盾)、叶恭绰、容庚、商承祚、苏庚春、宋良璧、欧阳山等,也有重要的美术家或志同道合者、师生等,如冯钢百、李铁夫、关金鳌、关良、黄居素、黄君璧、赵浩公、吴子复、李桦、许敦谷、叶广良、黄新波、廖冰兄、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黄笃维、任真汉、尹积昌、朱光、何绍甲、梅日新、于逢、谭雪生和徐坚白夫妇等。这些在胡根天生命中的挚友,反映出胡根天在现当代广东美术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1926年在中山大学任教,胡根天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北伐前夕,负责宣传工作的郭沫若邀请胡根天加入北伐的队伍,一同出发去前线。胡根天因学校找不到临时代理校长,引荐关良、伍千里等美术人才随军出发。为此,郭沫若赠与一幅扇面诗词《相见欢》以作纪念。1965年5月,两人在广州重逢,缅怀往事,临别时郭沫若赠书胡根天留念。
1921年,“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在广东省图书馆开展,油画艺术家李铁夫五幅油画作品参展,给胡根天留下了深刻印象。1930年李铁夫归国,开始参加“赤社”活动,胡根天曾邀请他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成为毕生好友。
金石家商承祚和胡根天同为岭南书坛名家,经常一同出席各类雅集挥毫讲学,两人惺惺相惜,经常往来交流,互赠墨作存念。20世纪50年代,胡根天与商承祚同为广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两人非常重视广州文物尤其是古建筑的保护。上世纪60年代陈家祠被广州新华印刷厂和广州电影机械厂占用,两人联名写信,向广东省政府反映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拓荒者——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进程中的胡根天”专题展展出了众多名家赠与胡根天的书画,艺术价值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