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公共理性,断了发“疫情财”的路
短评
12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按照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要求,确保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和制止网络交易不当行为,坚决杜绝平台内经营者发“疫情财”情况出现。
发“疫情财”的表述直接出现在监管部门的正式行文中,已经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社会逐步开始复苏,物流体系逐步恢复正常,防疫用品、生活物资供需稳定。市场监管部门严正介入干预部分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明确规范涉疫物资的网络交易秩序,并特别予以“提示”,可以说非常有指向性,也呼应了公众诉求。
更重要的是,市场监管总局的明确提示,同样是对自上而下的具体监管执法亮明态度、做出指引,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不仅是优化防疫措施背景下必要之举,在常态的市场运行中同样不可或缺。监管有力、有为,是杜绝发“疫情财”的制度保证。
事实上,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药单,还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眼睁睁看着价格飙升,却可能还是“手慢无”;即便是在名义上忍痛入手,也只是眼巴巴对“正在备货”的紧俏产品望眼欲穿。熟稔公众消费心理的商家,可不分什么线上线下,监管部门“不发疫情财”的疾呼,虽说只是“提示”,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严厉警告。
不能发“疫情财”,不只是针对网络交易,但在全社会物流逐渐恢复的当下,这类监管可能对网络交易更有迫切性。相对于线下,网络交易有传统的价格优势,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优势:有货没货,是否囤积居奇,可能不像实体店那么直观可感,不仅使得网络产品的供需更容易出现诺成合同的无效,而且也让价格波动因为“大数据杀熟”变得更不易察觉。基于此,平台更不能失职、缺位。
而对于网络交易的经营者来说,不发“疫情财”的提示,执法部门还有一层“违法必究”的含义。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投机取巧、囤积居奇的违规行为,注定是短视且没有社会担当的做法,必然会面对更加严厉的责任追究和法律惩处,这一点不乏先例。
从根本上说,不让任何“疫情财”有生存空间,不给违规者有机会有念想,也迫切需要消费群体保持充分且可贵的公共理性:在对奥密克戎病毒的致病力、毒性有充分的认知基础上,克制自己和家人慌不择路的囤积冲动。必要的药物、防疫储备应该有,但贪多求全、盲目恐慌的心态却实无必要。就在日前,多家医院还紧急提醒公众,要警惕重复用药、超剂量或超次数使用药物。要知道,正是因为以讹传讹的恐慌蔓延,和来路不明的攻略、推荐,才让“疫情财”有了存活的空间。那些不断叠加、不明所以的忧虑,让本身已经致病力非常弱、绝大部分患者可能最终只是无症状的奥密克戎,问题被夸大了。
疫情防控措施必须不断优化调整,反映了科学与理性。而不让一些人搭上“末班车”、再发一笔“疫情财”,则更需要全社会都能尊重科学、尊重事实,重建和重拾公共理性。
断了“疫情财”的路,期待监管有力、平台有为、市场有道、民心有谱。
- 上一篇: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深圳做了一次示范
- 下一篇:压轴大戏初现,老将引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