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阮氏锦莉的广州美好生活

暨大华文学院的越南留学生爱吃肠粉、逛北京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令菲 12-13 01:39

  阮氏锦莉与同学一起参观广州海事博物馆。

  扫码看视频

  三年前,阮氏锦莉从越南来到千年商都广州留学。她就读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在这里,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爱上了吃肠粉、逛北京路,惊叹于“一个手机就可以坐地铁、乘高铁、付款”。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在粤越南留学生阮氏锦莉,听她讲述自己的广州故事。

  A 最熟悉的粤语是“唔该”

  2019年,阮氏锦莉决定来广州上大学。

  她的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越南人。从小,阮氏锦莉对中国并不陌生。“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看他在中国时的照片,有时候也会带我回中国过年。”父亲朋友的孩子在广州暨南大学的华文学院读书。他们告诉阮氏锦莉,暨大华文学院的汉语教学水平很高,学校的文化氛围开明。

  刚到广州时,她只会说些简单的汉语词汇。

  三年的沉浸式熏陶,面对南都记者,阮氏锦莉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自己的生活。因为同学和朋友经常说粤语,耳濡目染下,她也走进了“粤语入门班”。她说,自己最熟悉的粤语词汇是“唔该(谢谢)”。

  B 越南年轻人报名学汉语

  越南人很喜欢看中国电视剧。阮氏锦莉告诉南都记者,在越南,追看中国电视剧是年轻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有些年轻人为此专门报名学汉语,还有人成立中文字幕组,彻夜翻译中国电视剧。

  “我们喜欢看爱情剧,也喜欢看帅哥美女”。越南也有中国影视明星的粉丝团。粉丝们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偶像的照片,翻译中文的帖文,还会聚在咖啡店里互相交流。《苍兰诀》是越南年轻人最近追捧的热门剧。

  C “来一份肠粉”

  在广州的日子里,阮氏锦莉最喜欢逛北京路。

  她说,在那里,能感受到广州悠久的商贸历史,又能在美味的点心中品尝到博大精深的粤菜文化。早茶是她的最爱,“来一份肠粉,搭配皮蛋瘦肉粥或者豆浆”,这是阮氏锦莉的广式早餐标配。“在越南也有早茶,广东人带来的,在当地,虾饺叫Há Cao,烧卖叫Xíu Mai,和粤语发音差不多”。

  她最喜欢吃的是肠粉。“越南的肠粉馅主要是木耳和肉末,用的是鱼露,不像广州用酱油,肠粉里是鸡蛋和生菜,不过都很好吃。”她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D 很想看看广州的花市

  周末课余,阮氏锦莉偶尔和同学们一起去白云山和越秀公园徒步,“那里绿化很好,树很多。”

  “我很想在广州逛花市”,阮氏锦莉说,因为在越南也有花市,“很想看看广州的花市是什么样的。”农历新年是中越两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越南人在农历新年的时候也会逛花市,买年花。在家里摆放桃花树和桃花枝迎新年,也是越南人的一种传统民俗习俗。

  E “我好像来到一个新世界”

  有时候,她会骑共享单车。

  “单车可以共享,感觉很神奇,很方便”。

  广州的公交系统让她很惊奇。刚到广州时,阮氏锦莉跟朋友去十三行。朋友也是越南人,带她坐地铁,用手机刷二维码就能进站,让她非常吃惊,“一个手机就可以坐地铁、乘高铁、付款,我好像来到一个新世界。”

  职业规划

  未来,她想做中越跨境电商

  阮氏锦莉希望可以像一座桥,连接两个国家

  很多越南人在越秀区做生意,阮氏锦莉感觉很亲切。

  当初,她选择来广州读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广州贸易发达,而且离越南很近,陆运方便快捷,供应链比较稳定,有利于她以后想要从事的中越国际经贸行业。

  “广州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来广州做生意”。阮氏锦莉告诉南都记者,越南出口了很多水果到中国,比如榴莲、芒果、火龙果、香蕉等。而越南也在进口中国的服装和工业零配件。

  “我认识的在中国的越南人,大多都是做生意的,10个越南人里面,可能有8个都是做贸易的。”她的越南同学毕业回国后,也在和中国做贸易。她表示,学院专门开设了“一带一路”相关课程。而未来,她也想尝试做跨境电商。

  阮氏锦莉对广州的南海神庙印象深刻。她觉得自己从中加深了对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了解,也更加了解岭南文化,“这些对我以后做生意都会有帮助”。

  作为越南留学生,她希望自己可以像一座桥,连接两个国家。“我想两个国家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

  北京冬奥会期间,阮氏锦莉和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可爱的冰墩墩泥像,用自己的方式为北京冬奥会加油。

  她向南都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十几个橡皮泥版冰墩墩团结在一起,仿佛在宣告,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青年们为冬奥会加油的心意是相通的。

  阮氏锦莉喜欢在广州拍照打卡,发到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在广州的生活,也想尝试拍摄VLOG。

  她希望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更多越南人了解中国、了解广州,也希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越南。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梁令菲

  视频拍摄:实习生 杨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