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指出

2050年超50亿人每年至少缺水一个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新华社 12-13 01:44

  8月26日,在遭受旱灾的肯尼亚马萨比特郡莱萨米斯镇,人们到取水点取水。

  7月25日,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李鲁丹在采集浮游生物样本。此前一天,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

  世界气象组织11月29日发布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可用淡水资源进行盘点。

  这份报告旨在评估气候、环境和社会变化对地球水资源的影响,以便在需求日增而供应有限的背景下,支持全球淡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报告概述了全球河道流量及主要洪水和干旱情况,分析了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同时强调了冰冻圈的重要作用和脆弱性。

  报告指出,受气候变化和拉尼娜事件影响,2021年全球大片地区比正常情况更加干燥;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美国西南部等部分地区陆地水储量呈下降趋势;冰冻圈水资源变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还指出,目前全球有36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面临供水不足,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0亿人以上。

  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

  十年来,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至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十年来,我国建设了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等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54处,设计年调水量647.9亿立方米,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十年来,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年来共解决2.8亿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

  同时,我国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建成7330处大中型灌区,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9月13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一河(湖)一策,我国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水利部今年7月出台《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组织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母亲河复苏行动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两大问题,从各地的母亲河做起,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分级负责,一河(湖)一策,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本次行动重点关注三类河湖:一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河湖;二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母亲河,在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中地位突出,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或发挥重要影响的河湖;三是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修复措施合理、可操作性强、修复效果显著的河湖。 文/图: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