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已形成23条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伊晓霞 敖银雪 12-21 01:40

  广州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南都拍客 谢瑞航 摄

  12月2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广州、沈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六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6个试点城市差异化探索  

  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

  这是自2015年北京率先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该项试点首次在地市级落地。试点总体方案将于近期由国务院授权商务部印发。

  南都记者在《批复》内容中看到,试点的开展,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并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根据要求,此次推出的6个试点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试点要开展差异化探索,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服务业吸收外资占70%以上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服务业吸收外资已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70%以上,今年前10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14.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速达25%。

  近年来,中国不断采取措施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包括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的服务业条目,增加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服务业条目,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日前,定调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中国于2015年起在北京率先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此后又逐渐扩围至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省市。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历经了7年的探索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在推动中国服务业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前试点省市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国家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五个地方进行“1+4”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先后推出了科技、文化、电信等9个行业领域的近60项开放措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近70项政策创新;落地标志性项目140多个,涉及专业机构、基地平台和新兴业态,其中包括多个“全国首家”或者“全国首创”。

  天津加快建设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发展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强化跨境保理、跨境投融资等金融工具对产业的支撑;海南培育文体娱乐融合发展项目,重庆布局大科学装置项目;上海依托浦东软件园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园区内集聚企业超过1600多家,知识产权拥有量超过了15000件。

  2021年,5个省市服务业创造了9.3万亿元的增加值,占这5个地方地区生产总值的69.6%,接近七成,高于全国均值16.3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这5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3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6%,也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吸收外资的金额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35.8%。

  商务部部长助理郭婷婷表示,截至目前,综合试点示范已经累计向全国推广了7批35项经验案例,涉及产业开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对全国服务业开放的引领示范正在日益显现。

  广州凭什么能?

  政策

  广州市商务局方面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党的二十大以后广州获批的首个国家综合试点。

  近年来,广州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指引,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服务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不断强化。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州将牢牢把握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叠加推进,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重点促进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放创新,并落地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创新举措,探索路径,先行先试。

  >> 服务业发展规划

  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5万亿

  《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多点”的发展空间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业行业达到8个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全市软件业营业收入突破8000亿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到120亿美元,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箱,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50万吨。

  “一核”指的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致力于建设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成“十四五”时期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两带”包括围绕“珠江”中段的沿江文旅商务产业集聚带、围绕广州科技创新轴的东南部科创服务业集聚带,其中“沿江文旅商务产业集聚带”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目标,做强做优总部经济和商旅文等现代服务业集群。“东南部科创服务业集聚带”,将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以及科技类社会组织,努力形成“智慧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载体。

  “三区”分别指的是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广州南站商务区三大枢纽经济功能区,将依托广州海港、空港、铁路港“三港辐射”优势,引导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化、链条化发展。“多点”指的是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一批标志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 刺激社会消费

  餐饮、住宿等营业额增长 最高奖200万

  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实现5.3%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1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本建成,“时尚之都”“电商之都”“美食之都”“定制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名片更加响亮,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5.3%,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速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80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住餐额60亿元。

  12月8日,《广州市加快推进商务领域居民生活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这是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推出的全国首个行业发展政策,对餐饮、住宿、家政、美发、洗染等多个商务领域居民生活服务行业,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出21条举措,引导企业品牌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多层级、多种类便民生活需求。

  《若干措施》对多个重点发展方向给予财政奖励或补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奖励。对餐饮、住宿、家政等企业按年营业额增长情况,最高奖励200万元。

  二是转型扶持。对企业新设或升级门店、数字化建设等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补助。其中专门对家政企业新建和升级服务系统,并对接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的,最高补助30万元。

  三是发展美食地标。对餐饮门店数量或营业面积占50%以上,具备一定特色的美食街区(集聚区)建设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补助。

  >> 促进高端专业服务业

  将打造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近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广州市加快发展高端专业服务业的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明确将通过16条支持措施,持续促进广州市高端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高端专业服务业包括法律服务、财税服务、咨询服务、广告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会展服务、质检技术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类别。

  意见稿提出,支持高端专业服务业机构建立符合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的现代管理制度,鼓励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端专业服务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专业服务业机构参与境内外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资本运作,实现加快发展,按照市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定给予支持。

  意见稿还提出,推动穗港澳三地高端专业服务业规则对接和资格互认,积极争取和探索支持穗港澳高端专业服务业机构共建、资源共享的开放政策,鼓励穗港澳高端专业服务业机构强化资本、品牌合作,共享市场和网络资源。积极争取放宽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的联营条件,加强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与港澳法律专业人士的国际商事调解合作。在工程建设领域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南沙区(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率先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

  意见稿显示,广州将打造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商务、网信、工信部门支持天河中央商务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的政策,推动数字服务行业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壮大高端专业服务出口主体。

  成就

  广州已形成7个增加值超千亿元服务行业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020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71.6%,总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均超万亿元。目前,广州服务业形成7个增加值超千亿元服务行业,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80%,先后开展三轮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形成23条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商贸服务领域

  直播电商综合排名居全国榜首

  在商贸服务领域,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万亿元,直播电商综合排名居全国榜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全球规模最大会展综合体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已落成,办展数量和面积全国第一。  

  科技服务领域

  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等

  在科技服务领域,“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3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4位、全国第4位。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国家版权示范城市。  

  金融服务领域

  碳配额现货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一

  在金融服务领域,广州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开展跨境贸易投资、气候投融资、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创新应用金融科技领域试点,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碳配额现货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一。  

  信息服务领域

  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在信息服务领域,广州建设国际信息枢纽,布局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省内唯一的IPv4域名根镜像服务器,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运输服务领域

  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第一

  在运输服务领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广州港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第五,广州南站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入围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敖银雪 通讯员 穗商务宣 南方日报记者 孙伟杰

  来源:新华社 央视 中新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