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35.3岁升至39岁

藏黔琼粤劳动者全国最年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秋圆 12-27 02:25

  12月22日,南都记者从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2》了解到,2001-2020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5.3岁上升到了39.0岁。城镇劳动力平均年龄增长呈加快趋势。

  《报告》显示,一方面,2020年全国劳动力中46岁到退休年龄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上升到了33.9%;另一方面,全国0-15岁人口与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下降到32.6%。

  劳动力平均年龄

  东三省均超40岁 广东为全国第四年轻

  在《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2》中,全国(大陆)劳动力人口定义是女性16-55岁,男性16-60岁,不包括学生。

  《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2020年,无论是农村、城镇还是全国的劳动人口平均年龄都呈上升趋势。全国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到了2020年的39岁,农村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1.99岁上升到了2020年的39.43岁,城镇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3.03岁上升到了2020年的38.73岁。2005年以后由于劳动人口(主要为年轻劳动力)迁入城市,导致城镇和乡村的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差异逐渐缩小。

  此外,2001-2020年间,全国劳动力中46岁到退休年龄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从21.7%上升到了33.9%;另一方面,全国0-15岁人口与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从39.6%下降到32.6%。

  此前南都曾报道,2019年全国(大陆)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8.8岁,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这一数据到了2020年升至39.0岁。总体来看,大陆各省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分布从32岁到41岁,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浙江;平均年龄最低的五个省份(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新疆、广东、海南、贵州、西藏。

  南都记者注意到,东北的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最高,黑龙江、辽宁、吉林也是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三个省份。近年来东北青壮年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值得关注的是,重庆、浙江、内蒙古、湖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河北、上海的劳动力年龄也超过了全国39岁的平均水平。

  作为人口第一大省,2020年广东的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是37.61岁,在全国31省份中是第四年轻。根据去年发布的《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广东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居全国之首,全省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8669.76万人,总量比2010年增加1013.36万人。其总量和规模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的跨省流入人口相对较多,而外省流入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达90%以上。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表示:“人口‘红利’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消费需求,也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分区域来看,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这也使得“珠三角”城市变得“更年轻”。在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中,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81.41%,排名全国第一,深圳以79.59%排名第二,广州、佛山均超过74%。此外,城区劳动人口占比超过70%的城市还有杭州和昆明。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上43%,大专22%,京沪津最高

  从受教育程度来衡量,《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7年。平均教育程度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平均教育程度最低的五个省份(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甘肃、贵州、云南、青海、西藏。

  《报告》指出,我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国从1985年的6.14年上升到了2020年的10.65年,农村从1985年的5.47年上升到了2020年的9.19年,城镇从1985年的8.23年上升到了2020年的11.57年。

  总体来看,经济发达的省份其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会相应地较长,如北京、上海、天津;而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则较短,如西藏、青海、云南。从省内的城乡比较来看,各省的城市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均大于农村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而且这种差别在经济不发达省份会更大。例如西藏城乡的受教育年限差别高达4.47年,而北京城乡的受教育年限差别只有2.81年。

  除了平均受教育年限,我国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比均在上升。

  2001-2020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19.4%上升到了43.1%,其中城镇从36.1%上升到了56.5%,乡村从8.2%上升到了22.0%。与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排名结果相比,北京、上海、天津依然是排在前三位,西藏与云南排在最后两位。

  具体来说,北京占比高达73.73%,遥遥领先;上海以60.94%排名第二,天津为52.90位列第三,江苏以50.07%紧随其后。广东为45.5%,排名第11。排名最后的西藏为22.39%。

  高等教育方面,2001-2020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4.9%上升到了21.8%,其中城镇从11.0%上升到了为32.0%,乡村从0.8%上升到了为5.7%。

  《报告》指出,大陆各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的排名与该省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的排名基本一致。但由于常住人口包括当地就读的外来大学生,因此各省大学生人数受该省大学数量、质量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省份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的排名略高于该省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的排名,如辽宁省。

  体现在数据上,北京以55.34%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高居第一,上海42.14%排名第二,天津33.6%位列第三,辽宁以28.07%的占比排名跃升至第四,陕西以微弱优势领先江苏排名第五,广东以19.58%排名第19。值得注意的是,各省份高等教育普及率在显著上升的同时,城乡差距依然较为明显。

  专家建言

  应推动农民工落户的户籍制度改革

  增加劳动力供给

  年轻人减少,老龄人增多,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人口趋势和挑战。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2021年及后出生人口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曾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解读认为,出生人数下降较快,意味着未来15年后,进入社会的劳动力规模也会缩减,这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影响。我们需要通过发展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更少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过程。可以说,出生人数下降加重了挑战的严峻性,但我们可以采取各个方面的政策来努力应对。

  12月18日,在2023《财经》年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表示,联合国数据预测,明年中国人口或进入负增长。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口(增长)停滞同时进行的,这预示着我们要迎接新的人口挑战。今后劳动年龄人口会加速减少,人力资本的改善速度放慢,资本回报率下降,资源重新配置空间会缩小,这些都将导致潜在增长率进一步地下降。

  蔡昉建议,应推动农民工落户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得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出来,形成劳动力供给,这可以改善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同时形成新的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度扩大消费内需。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