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药缺人缺信息,农村医疗应加速补短板
短评
各地疫情感染正在高速达峰,城市成为舆论的主角,防疫能力更为薄弱的农村地区,也应该引起注意。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指出,元旦和春节将近,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城市的疫情有可能蔓延到农村,增加农村疫情防控压力。实际上,多篇报道指出,农村的疫情已然逐步出现。
农村的药品储备更少、医疗资源短缺、医护人员紧缺、医疗水平更低,而农村居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平均认知水平与对疾病、症状的认知也与城市居民有着明显差距。缺药、缺人、缺信息,导致农村的疫情防控与城市有着不一样的困难,也令问题更难以被察觉。
缺药,是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的情况。一般来讲,退烧药、感冒药尤其是安全性较高的儿童与老人日常用药,在农村地区都是常备的。但依据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政策,村卫生室禁止售卖“四类药物”,绝大多数的村医都没有备货。即便在“新十条”发布后,有的村镇会通知基层村医备药,有的村医也有备药的意识,但迅速到来的药品紧缺令以往的赊账买药模式变为不可能,凑不够钱买药或是凑够钱时药品已经不足,令缺药的问题在乡村医疗机构中愈发严重。
缺人,更是结构性与技术性的双重问题。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是缺药又缺人,而有一小部分农村医疗机构即使不缺药也缺人。缺人,尤其是缺乏有医疗水平的医生,是基层医疗的老大难问题。结构性缺人,是一个或几个村医“管全村”,通常村医的家人会在人手紧张的时候短暂帮忙,但由于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只能“打下手”。技术性缺人,则是有限的村医里,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下降。
缺乏有效信息,缺少对疾病与相关症状的认知,也是农村的“先天不足”。由于医学常识有限,有村医表示,很多村民出现症状,未第一时间就医,即使家中有药,亦不知如何服用,或在出现什么情况时用什么药,有什么症状需要即时就医。由于类似的问题,有老人半夜出现需要急诊的症状却扛到天亮,结果延误了救治,病情变得严重。
“要提前布局,一方面让药能够发下去,另外一方面要让农村的重症患者,特别是老年重症患者及时转上来。”焦雅辉这样说道。不过,怎样做到值得思考。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通知中提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在城市有效的方式,在乡村却未必有效,如何面对农村疫情存在的问题,并畅通医疗资源对接渠道,亟待解决。
农村疫情已在蔓延,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与支援。缺药、缺人、缺有效信息,农村地区的“先天不足”需要被及时补足。
- 上一篇:稳妥安排化解忧虑,复学复课需要充分准备
- 下一篇:告别贝利,告别“历史最佳”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