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药脱销,当反思误信传言之风
短评
新年伊始,祝贺声中夹杂着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的讨论,以及大伙儿热火朝天囤药的身影,这一次,囤药对象是消化科常用的止泻类药物。一张流传甚广的微信朋友圈截图,说的是“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毒株都是XBB.1.5的小弟弟,XBB.1.5主攻心脑血管,并会引发拉肚子,建议公众准备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补液盐、益生菌等”。随着XBB一次又一次冲上热搜,最新消息又显示上海已经监测到新毒株XBB.1.5传入,止泻类药物、补液盐和益生菌也在2023年一开篇就应声脱销。
公众对于XBB的恐惧,主要来自于两层忧虑,一是传染性强,二是具有高度的免疫逃避能力,也就是说,更容易感染人体。XBB是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型,于2022年8月在印度首次被发现,可进一步细分为XBB.1、XBB.1.5等子系毒株。去年11月下旬才在美国刚露头的XBB.1.5,到了2023年1月1日已经占了40.5%,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毒株。
传染性强确实是XBB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奥密克戎本身就是传染性很强的变异株,这也是它在全球大流行的原因,但传染性强并不代表致病性强。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目前的数据并不表明XBB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存在实质性差异。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称,感染XBB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劳和发烧等。这些症状与感染奥密克戎其余变异株很类似。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芭芭拉·马洪强调,并没有太多证据表明XBB.1.5比过去的毒株更危险;也没有证据表明XBB.1.5会引发更严重的腹泻,不过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就是新冠的症状之一。同时,国内外也暂时没有发现BQ.1和XBB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不过,多位医生提醒,那张广为流传的截图中给出的囤药建议并不完全科学。首先,到处断货炒成高价的蒙脱石散,本质是一种物理性止泻粉末,对腹泻有收敛作用,但不易排出,过量服用可能便秘。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单纯大便次数过多,并不必须使用止泻药,反而应注意是否因腹泻过于严重出现全身无力、虚脱等症状,若有即已出现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就医。其次,诺氟沙星可治疗细菌引起的腹泻,但对病毒引发的腹泻没有作用;且诺氟沙星会阻碍骨骼成长与发育,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至于电解质,腹泻时确实需要补充,但补充的途径很多,如紫菜、菠菜等含钾的食物或淡盐水。医生提醒,电解质功能性饮料可能为改善口感等而添加过量葡萄糖与添加剂,导致液体的渗透压过高,而腹泻的情况下饮用高渗饮料甚至会加重肠道黏膜的渗出,进而加重病情。
适量准备药物,科学使用药物,是面对疾病的理性态度。那张截图中不具专业性的XBB解读及不完全科学的备药建议,据称来自一名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厂共享打印机修理员的朋友圈。目前消息尚未获证实,但此前在微博自称病毒学博士传播自己五天感染两个不同毒株的谣言引发轮番热搜的便利店员工已被警方拘留。类似剧情短期内已经是第二次出现。
在提醒公众保持理性别无心传谣的同时,也应当清楚,对于未知的恐惧不难理解亦可以预料,唯有及时、可信的官方信息,才能挤压无稽之言的存在空间,避免这样的剧目一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