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第一股”怪兽充电连续五个季度亏损近4.3亿元
新一代“刺客”共享充电宝扭亏难

怪兽充电在公交站台设置的24小时便民充电点。 IC供图
近日,“共享充电第一股”怪兽充电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三季度营收8.15亿元,净亏损9575万元,已连续亏损五个季度,亏损总额近4.3亿元。
共享充电宝近月来数度因涨价冲上热搜,成为新一代“刺客”,引发网友热议。尽管如此,共享充电宝企业却仍难走出亏损。部分采用直营与代理商相结合模式,部分采用纯代理模式。南都记者曾走访发现,共享充电宝的同一品牌、不同投放点价格有差异,多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向南都记者解释,“租借价格基本由代理商自行决定”。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也试图通过其他方式吸引消费者,推出“充电宝+”系列、定制款充电宝等。
怪兽充电注册用户有所增加
2022年12月20日,怪兽充电公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三季度营收8.15亿元,净亏损9575万元。这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怪兽充电连续亏损的第五个季度,亏损总额已近4.3亿元。南都记者梳理财报发现,怪兽充电202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达7940万元,第四季度亏损6850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亏损9640万元,第二季度亏损1.845亿元。
怪兽充电的收入主要由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和以广告服务及新业务为主的其他业务构成,三项业务分别贡献了7.91亿元、1810万元和580万元的营收。
在财报中,怪兽充电披露了本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即受疫情影响,国内总体线下客流量显著下降,导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的收入减少。不过,怪兽充电CEO蔡光渊表示,“最近几周,中国对新冠政策的调整优化,释放出积极的经济复苏信号。虽然我们对短期环境仍持谨慎态度,但我们确信,中国线下客流正常化在望,我们将更好地迎接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复苏和增长。”
运营方面,怪兽充电POI(点位)和累计注册用户有所增加。据财报披露,截至去年9月30日,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95.6万个POI,单季新增用户1470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252亿,在线共享充电宝数为640万。同时,怪兽充电渠道合作伙伴数量亦有增长,代理点位占比从43.2%升至47.4%。
值得注意的是,怪兽充电COO徐培峰表示,未来会继续将“直代并驱”作为市场拓展的主要策略。去年4月,怪兽充电推出了“直助代”计划,通过采取直营或渠道模式,以提升怪兽充电市占率。在此计划推动下,怪兽充电第三季度新增超2000家渠道合作商。
涨价难走出亏损困境
近月来,共享充电宝数度因涨价冲上热搜,成为新一代“刺客”,引发网友热议。尽管如此,共享充电宝企业却仍难走出亏损。
去年9月,南都记者走访多处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定价存在较大差异,单次租借价从每小时3元至10元不等,甚至同一品牌投放在同一街道的充电宝,由于被投放在不同商店,定价也存在差异。
目前,国内共享充电宝品牌部分采用直营与代理商相结合的模式,部分采用纯代理商模式。大多共享充电宝品牌官网信息显示,代理商加盟费用为0。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模式,多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告诉南都记者,由于采取代理加盟的运营方式,“租借价格基本由代理商自行决定”。
拥有街电、搜电品牌的深圳竹芒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投放在便利店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在每小时4元左右波动,但当充电宝投放至KTV、酒吧、足疗店等高消费娱乐场所热门旅游景点,单次租借费用可能升至5到8元每小时,部分场所收费达到10元每小时。
美团充电宝的工作人员则称,代理商购买机器后,每月需向美团上交10%所得利润,系品牌使用费和售后服务费等。剩余利润则由代理商与投放商家自行协商利润分成比例,不同地区的利润分成比例差异较大。其还表示,商家可自行与广告商合作,对共享充电宝进行不妨碍美团标识的美化包装,所得收益由商家所有。
实测
共享充电宝有三大槽点
A 频繁涨价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诞生,充电价格为1元/小时,可免费使用半小时,需要缴纳押金。2019年8月,共享充电宝告别充一元收费时代。最高收费标准可达8元/小时。2020年7月,共享充电宝进入免押金时代。3元/小时成为普遍租金价格,少数租金涨到4元/小时甚至10元/小时,免费使用时间缩减到3~5分钟,每日租金上限则从12元左右涨至20元-30元不等。
2021年4月,“共享充电宝”再次被爆集体涨价。2021年6月迎来监管方面的整改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包括价格小幅回落、准确标示计价标准、规范竞争秩序。去年8月底,南都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商圈发现,不同网点的充电宝租赁价格不尽相同,但最低充电价格均在3元/小时,部分网点充电价格为4元/小时,而在广交会展馆内的怪兽充电租赁价格为5元/小时。
B 相邻网点价格不统一 除了“集体涨价”之外,另一个关于备受争议的话题是,相邻网点租赁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并不统一。南都记者在广州市海珠区一条街道上实测发现,该街道有近20个同一品牌的充电宝租借网点,其中相隔数十米远的两台柜机价格并不相同,一台为3元/小时,另一台为4元/小时,24小时租赁价格为30元或35元。实测发现,怪兽充电、街电、小电等品牌的充电宝亦存在相邻网点定价不同的现象。
C 网点位置有误、归还失败持续扣费 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在小电和来电的小程序上显示的部分网点与实际位置不符,其中小程序上标出的部分网点在线下找不到,或者是距离充电宝实际位置有几十米误差,导致很难找到。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反馈,共享充电宝的“大坑”之一是“充电宝归还后,企业小程序的页面未同步更新信息,导致继续扣费”。对于上述情况,南都记者在实测中并未遇到,不过记者留意到,匆忙归还时如未将充电宝完全插入充电柜机内,就会出现消费者误认为已归还,但实际并未归还的情况,手机端和充电柜机也不会给出“归还失败”的提示,小程序就会一直计费。
采写:南都记者 方诗琪 黄驰波 马宁宁 实习生 张铭涵 李嫣韬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