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回家过年添堵的苗头要尽快掐灭
短评
1月6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向媒体反映,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物管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
在今年回家过年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条新闻迅即引起了热议。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明确,自今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
在即将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的情况下,落地报备的要求是否合理?目前强制隔离、定期核酸等都已取消,社区收集个人信息有何用处,是否合法?
其实答案是清晰的。
多位法律专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在实施“乙类乙管”后,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填写上述个人信息的做法缺乏法律基础,物管和社区也无权收集居民个人信息。专家建议,面对这种情况,居民可以自愿向社区报备,也可以拒绝这一要求。如果社区强制要求居民提供上述个人信息,居民可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是自觉不妥,某网友反映,其在回家后不久就接到了社区要求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健康状况等信息的报备电话,但在他拒绝后,社区并未坚持。
既然如此,上述做法就更让人困惑了。明知自己于法无据,很可能会遭遇抵制,社区为什么要对返乡居民提出这一要求?
一种揣测是此举意在为外来人员设置返乡“阻碍”。报备要求被宣传或传播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返乡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返乡意愿。
这种揣测是否有道理姑且不论,一个事实是,不仅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安徽黄山市某小区,其他一些地方,同样对返乡人员提出了报备要求。
面对返乡人员,提出了报备要求,虽然没有强制,尽管遭遇抵制后也未有下文,但相关消息仍然引起了公众的很大关注。原因很简单,防控加码为舆论诟病已久,而在这些事件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防控加码的影子。
经历了三年疫情,随着国家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可以说,当下人们渴望回归正常生活的心情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此,如果有碍正常生活的回归,哪怕是相当轻微、柔性的要求,都可能引起公众心理的强烈不适。
最近湖南邵阳县发文,倡导春节非必要不返乡,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同样需要从公众心理这一点去考察。经过了三年疫情,人们很难再认同回家过年是一种不必要的活动了。春运客流量爆发,政府层面可以倡导错峰出行,但要人们非必要不返乡,又如何能让人共情?
邵阳县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删除了文章,县委书记也表示“欢迎大家回家过年”。
期待回归正常生活,公众的这一诉求包含了物质、精神、情感等多个层面,对此需要尽心呵护。如果出现违逆这一诉求的现象,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苗头,也值得警惕,并需要尽快掐灭。
- 上一篇:涉疫刑事案件,该撤案的要依法尽快撤案
- 下一篇:观众为什么不爱买视频平台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