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广州
荣归锦上:18世纪以来的法国丝绸 时间:1月10日—4月15日 地点:广州海事博物馆
推荐理由:本次展览甄选出共100余件/组展品,生动清晰地勾勒了法国丝绸18世纪以来的发展脉络,彰显其工艺之精巧、风尚之蔚然。展览内容整体划分为“法国丝绸概览”“法国丝绸生产流程”“法国丝绸品种”“法国丝绸艺术风格”“继承与创新”5大单元,以18世纪以来法国的丝织精品、设计稿、品牌产品等为展品,徐徐拼接出300余年来法国丝绸历史演变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除了具代表性的法国丝织品,展览还注重揭秘整个丝绸织造流程,通过相关的工具设备、手稿书籍、辅助展品让复杂晦涩的技术变得亲近。值得一提的是,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园所收藏的贾卡织机亮相本展,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织出精致花纹的织机设计同样精巧。为了增强临场感和体验感,展览对设计工作室、纺织作坊、凡尔赛宫廷场景进行复原,并通过古典音乐的烘托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法国丝绸的历史面貌,在展览助力下变得更加真实可触。
一眼千万年——世界琥珀艺术展 时间:1月15日—6月18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推荐理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深圳世纪琥珀博物馆、佛山知隐博物馆、上海熵认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推出“一眼千万年——世界琥珀艺术展”,共挑选琥珀矿石、虫珀、植物珀、琥珀雕件、饰品以及琥珀有关的文物、艺术品等700余件,配合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动物和植物标本,讲述琥珀的形成、分布、分类、文化、艺术等有关科学和人文知识,通过微小的琥珀世界,带领观众领略数千万年前的神秘与现代艺术的精彩。
本展览是展方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展览策划创新和探索,综合了地质学、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宝石学等多学科知识。展览展陈设计还原远古森林中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华丽震撼的琥珀宫殿等场景。展品类型涵盖了地层标本、化石、动植物标本、中药标本、琥珀艺术品、琥珀相关文物等。互动和教育项目有数字寻宝、琥珀沙画、人造琥珀和琥珀拼图等,加深观众对琥珀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深圳
澄凝灼烁——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艺术 时间:2022年12月23日—2023年4月6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
推荐理由:玻璃是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也曾是最华美和最昂贵的奢侈品之一,它的生产与使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从距今约4300年的两河流域地区,到地中海东岸、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亚述、波斯、伊斯兰世界乃至华夏大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的玻璃烧制工艺,相互借鉴,创造出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玻璃制品。玻璃还是中外交流史上最受欢迎的珍贵贸易品之一,其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相互促进发展的历史。本次展览展出包括首饰、镶嵌物、香氛和化妆品容器、餐饮器、灯具、建筑材料等,涵盖了玻璃艺术史上的诸多重要器类,集中展现了在技术革新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玻璃器从天然宝石的替代品发展为功能多样的生活器用的历程,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玻璃文化的多姿多彩。
繁花似锦——深圳美术馆典藏精品迎春展 时间:1月12日—2月12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
推荐理由:繁花似锦,是春天给大家的印象之一。正值癸卯新春之际,展方从馆藏作品中精心选取了30件花卉题材的绘画,希望在展厅里营造一种花枝春满、春和景明的气氛,为广大市民朋友们送上一份春天的欣喜和祝福。
此次展览的作品皆出自名家之手,蔚为大观。画家们各擅胜场,有的描绘锦簇灿烂的花丛,有的简写三两枝花草,有的落笔于居室或环境而烘托春的气象,有的以诗入画而意趣满纸。画中的花卉也各有各的品格和气度:梅花傲雪、水仙凌波、葵花向日、鸢尾迎风、牡丹雍容、木棉热烈、兰花幽恬、泡桐素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璀璨的繁花唤起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又引发了多少关于年华易逝的慨叹!繁花盛开固然是美好的,不过,即使花落,也有平淡天真在,因而也是美好的。花开花落,似乎隐含着如如不动的真理。繁花似锦,也许启示着色空不二的智慧。
佛山
一脉相传——梁志炎师徒剪纸作品展 时间:1月6日—2月6日 地点: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
推荐理由:佛山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历史悠久,技法风格独特,剪纸名家代代传承不绝。禅城区文化馆举办“一脉相传——梁志炎师徒剪纸作品展”,通过呈现佛山现代剪纸艺术家代表梁志炎及弟子邓燕平多年匠心之作的剪纸、油画作品近80幅,充分展现佛山剪纸的独特魅力。
东莞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2022年度提名画家作品展 时间:1月12日—3月12日 地点:莞城美术馆
推荐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2022年度提名画家作品展,是中国水彩画家反映新时代中国水彩画发展,特别是青年水彩画家的新面貌、新水彩表现的样式。作品表述了中国水彩画家追求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真情实感,表现艺术作品的意义与回归自然与人文的主题意识,而绘画中的形象描述也是表达了画家们的需要,正是因为这种对社会内涵与生存意义的追求,也表现为中国水彩艺术家们对清晰可变的画面与想象的迫切追求。中国水彩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单一的固定形象或样式化转向多元多义性的形象塑造与象征,这正是传统水彩向多样性、实验性的转换,将生活与艺术、体验与表现融为一体的努力。
- 上一篇:在广州看南越国木简
- 下一篇:新编现代粤剧《东江紫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