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来广东省博物馆,看“年画里的中国”

全国民间年画精品汇聚,从“门神”到“福禄财喜寿”,拼贴出最热闹的年味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佩文 朱蓉婷 01-26 00:13

  杨柳青年画《庆赏元宵》,清,高桐轩绘,天津博物馆藏。

  绵竹年画《执伞女子》,民国时期,绵竹年画博物馆藏。

  杨柳青年画《白蛇传》,年代不详,天津博物馆藏。

  桃花坞年画《洋灯美人》,晚清,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藏。

  武强年画,《增福财神》,清版,武强年画博物馆藏。

  高密扑灰年画《榴开百子》,民国时期,潍坊市博物馆藏。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癸卯春节来了,年画也来了。“年画里的中国”展览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从中可以充分领略到年画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描绘出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画里的中国”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佛山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山东美术馆主办,天津博物馆、天津杨柳青画社、武强年画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佛山木版年画百年老铺协办,精选了300余件年画精品和年画印版,辅以年画制作工艺展示,将文物藏品和非遗传承相结合,为广大观众了解和研究这一独特的文化宝藏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展期为1月10日至3月29日。

  汇聚全国八大年画产地300余件精品  

  展览策展人之一张荣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年画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一般采用木版水印或半印半绘的方式制作,大都于佳节张贴,营造热闹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寄托祈求幸福安康的理想。年画的线条清晰,色彩明快,自成系统的审美追求使得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她透露,这次的展览汇聚了全国八大年画产地的精品,其中包括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广东佛山年画、四川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和河南朱仙镇年画。“展品按主题划分,主题分为神祗、人物、风物、故事,分类时也兼顾了产地,展示了不同地域的年画、年画的印版,也展示了各地区年画的风格。因为展厅容量有限,我们计划在2月中下旬将更换一批展品。”

  年画绘制过程中的一刀一刻,一笔一画尽显古朴的中国劳动人民所饱含的专注、敬业、求精、革新的匠人精神。保护传承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艺的存续,更是匠人精神的绵延不息、历久弥新。同时,非遗传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激活年画的内在生命力也有助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神祇年画,神仙瑞兽共冶一炉  

  据张荣芳介绍,年画里有一个吉祥喜庆、热闹非凡的神仙世界,早期木版年画大多是神像和佛像,成就了“门神”“灶神”“钟馗”式样的年画经典。除此之外,百姓们喜爱的福禄寿喜财神像、祥禽瑞兽,也在展览中占有一席之地。

  展出的门神年画除了最古老的门神神荼和郁垒以及最流行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之外,还有文门神。“门神分成三大类,武门神、文门神和祈福门神。”张荣芳介绍说,“文门神通常为雍容儒雅的朝官形象,如天官、财神、福神、福禄寿三星等。门神的功能已经从消极的驱鬼逐祟深化为积极的纳福迎祥。当文门神和武门神并用时,大门上往往是贴将军形象的武门神,房门、隔扇门上装饰朝官形象的文门神。”  

  人物年画,充满人间烟火气  

  另一位策展人刘纯则告诉南都记者,随着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传统节庆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祭祀,百姓慢慢地从对神的关注转向人,更注重自身的生活与发展。于是,一系列构思巧妙、寓意吉祥的人物年画出现。“人物年画都是围绕着添福增寿、考取功名、儿孙满堂、平安富贵等主题来创作的。”据她介绍,杨家埠年画充满醇厚的乡土气息,男人女人热情质朴;武强年画造型幽默生动,画中有戏,堪称民俗生活的大观园;杨柳青年画精细典雅,仕女娟秀,娃娃可爱;桃花坞年画里的江南气质,佛山年画里的市井百态,绵竹年画中的巴蜀风情等,都让以人物为题材的年画更加立体而丰饶,充满人间的烟火气。“人物年画最受欢迎的要属美人主题年画了,画中的女子都面容姣好,穿着富贵,是古代女性对生活理想状态的想象。”

  南都记者在展厅中见到四川绵竹年画中的女子形象比较娇俏,用色鲜艳。而杨柳青年画的女子造型则比较接近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肤色柔和,比较接近传统文人的审美。

  风物年画,记录风俗和市井百态  

  刘纯对南都记者表示,作为年画重要部分的风物年画,蕴含着古人参悟自然、洞悉天地的智慧。这些年画以中国传统节日、百姓日常劳作、自然四时风景为题材,融入了节日信仰、农业丰收、民俗活动、时事新闻等内容,记录社会风俗变化,描绘中国壮美河山,展现民间市井百态。“年画里面还有很多表现风景题材的,从中国传统的文人山水画、人物画里面汲取而来,画法非常的工细,线稿也是非常的精细,看它的线板会发现很细很圆润,而且只用线板,色彩都是后面用毛笔慢慢地敷上去的。可惜的是,年画有一个特点是一年一换,所以很少有作品能保留下来,除非是当时特别有名的店或者艺人做的,可能家里面会有意收藏,所以现在能保留下来的年画很少,清代的年画已经算是最古老的年画了。”

  故事年画,神话与历史代代相传  

  具有极强故事性内容的主题是中国年画题材中的重要部分。从中不仅能观画艺之美,还能感神话之奇,体历史之重,品戏曲之妙。

  策展人之一张荣芳指出,在这类年画中,最著名的要数“戏出年画”。“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清代是戏曲文化的繁荣时期,年画中也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为一个独立剧目名为“出”,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寻常百姓既可以从“戏出年画”中品味戏曲的精妙,也可以通过戏曲故事学习知识。戏出年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传统故事年画画面搭配戏装扮相的人物;二是完全还原戏曲舞台的全貌。她指着杨柳青年画《白蛇传》向南都记者介绍,“这幅年画,它看起来是一幅戏出年画,但它表现了11个场景,基本上把《白蛇传》这个故事讲得差不多了。年画的左上方是光怪陆离的景象,如水漫金山;下方又是世俗生活化的场景,许仕林中状元等,然后通过断桥会的水加上两岸就把整个故事的画面串联了起来,这11个故事,包括白娘子端午节喝酒、借伞,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在一幅年画中讲尽了白蛇传的故事。”

  连环年画则是以连环画形式展现具有连续故事情节的年画,以条屏式的画面形式将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浓缩其中。连环年画题材多是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承载着大量民俗文化传统;而且具有色彩明快、浓墨重彩的艺术特点,广受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连环年画进入了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如今,随着许多更贴合时代需求的载体出现,连环年画早已退出了市场,但大众性、民俗性、艺术性兼具的魅力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收藏价值。  

  守护年味,守护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年画里的中国”展览一出街便受到市民游客的极大关注。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饶原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年画回归,也意味着年味回归。“久违了,年画。我不仅仅是想去看展,还想买年画回家贴,不知哪里有得买?年画姓年,与年花年桔、年货年糕一样,同步于新春来临的节拍。多少年来,年画伴随着中国人辞旧迎新的生活,表达着驱凶避邪、祈福迎祥的古老主题,亦传递着家肥屋润、添丁发财、喜乐安康等百姓诉求。”

  饶原生说,作为历史悠久的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年画一度淡出现代人的生活。“祈望年画等年味回归,与网上正热议的要不要恢复烧烟花炮仗一样,是希望有更多年味的生活回甜。在中国人心目中,过年从来处于最神圣的地位,万事惟此为大,只因所涵盖的节日传说、节日仪式、节日饮食、节日娱乐、节日禁忌等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成为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守护年味,讲到底就是要守护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对话策展人之一张荣芳

  中国地方年画各有风格

  南都:请简单介绍一下每个地方的木版年画的特点及其异同之处?

  张荣芳:各地年画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呈现出中国人民对吉祥的诉求,以及对审美的追求。比如各地老百姓都爱看娇俏的仕女、胖乎乎的娃娃和非常喜庆的神像,福禄寿喜财。但是各地年画在表现风格上还是有差异的。像河南朱仙镇、潍坊杨家埠、河北武强的年画,就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比较质朴、热烈。而杨柳青木版年画就不一样,因为它以前是进到宫里作为贡品给娘娘们选的,所以受到宫廷喜好以及宫廷画师的影响,相对来说画风非常细腻工整,制作手法上是半印半绘,就是先印稿,再去分染、填色,非常细致。而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对日本的浮世绘影响是非常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富有人文气息,也借鉴了一些西式画法,整体风格比较婉约,色彩也比较柔和。绵竹年画就比较灵动,大家在展览里看到的那些门神都是萌萌哒。至于佛山的年画,虽然印制相对简朴,但表现的内容多,譬如儒释道的各路神仙形象就特别多。

  南都:佛山年画的岭南特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荣芳:佛山年画里的神祗特别多,你可以看到紫薇、北帝甚至肇庆的悦城龙母、洪圣大王这些当地的神仙。岭南的民间信仰非常多元,种类也非常多。北方的神仙年画相对集中一点,像门神、灶神这些是年画的主流种类。此外,佛山年画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用硍朱染色的红底门神。

  知多D

  年画中的吉祥物及其寓意

  ●鹌 “鹌”谐音“安”,“鹌菊”谐音“安居”,鹌鹑与菊花组合,寓意安居乐业;

  ●猫 “猫蝶”谐音“耄耋”,猫、蝶、寿山石、菊花谐音“寿居耄耋”,猫蝶图寓意长寿;

  ●鱼 “鱼”谐音“余”,寓意连年有余,鲤鱼跃龙门也寓意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葫芦 “葫芦”谐音“福禄”,“葫芦蔓带”谐音“福禄万代”,象征福禄吉祥、子孙满堂、世代绵延;

  ●佛手 “佛”谐音“福”,寓意多福、聚财;

  ●灯 “灯”谐音“丁”“登”,寓意添丁、登科及第、五谷丰登;

  ●蝠 “蝠”谐音“福”,寓意福气、福自天来、洪福齐天,五只蝙蝠寓意“五福”;

  ●鸡 “鸡”谐音“吉”,鸡有“五德”,寓意吉祥、功名,可辟邪镇宅、驱瘟;

  ●鹿 “鹿”谐音“禄”,寓意权力与地位;“鹿鹤”谐音“六合”,鹿鹤同春寓意天地四方与人同沐春晖;

  ●羊 “羊,祥也”,也谐音“阳”,三只羊的图案寓意“三阳开泰”,贺颂万物更新,祥和安泰;

  ●狮 “狮”谐音“世”“师”,狮子在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瑞兽,大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代代仕途顺利,九只狮子组合寓意九世同居,和睦相处;

  ●猴 “猴”谐音“侯”,“蜂猴”谐音“封侯”。

  此外,年画中以“笙”谐音“生”,“戟”谐音“吉”,“磬”谐音“庆”,“莲”谐音“连”,“冠”谐音“官”,“笔”谐音“必”,“弓”谐音“宫”,“柏”谐音“百”,“桂”谐音“贵”,“荔”谐音“利”等,多借谐音传达吉祥寓意,不一而足。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朱蓉婷 实习生 蔡昳潾 通讯员 粤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