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市部署谋划高质量发展

“全员招商”、“2+1”产业群 高质量发展,就要这么干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竹 陈卓睿 张小玲 01-30 01:23

  1月28日上午,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图为东莞迈思普电子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1月28日上午,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各界代表聚焦广东高质量发展共商大计、建言献策。

  当日,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市随即部署,召开各种形式的高规格会议,谋划高质量发展。

  惠州

  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破2万亿

  1月28日下午,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

  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

  近年来,惠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97亿元、增长42%,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2。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优质的产业生态做支撑。从惠州实际情况来看,就是要坚持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长足发展。

  实施园区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3+7”工业园区将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力争到2025年,“3+7”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万亿,合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

  建设178个省重点项目

  惠州今年将推进的广东省重点项目数量共计178个,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佛山;总投资高达6772亿元,位列全省第四,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年度计划投资约1082.5亿元,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

  备受市民关注的广汕高铁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站、深汕铁路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等铁路项目也将在2023年持续加快建设。

  东莞

  实施“全员招商” 加快产业立柱

  东莞作为全省第四个万亿城市,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以“快干、实干、苦干”不折不扣执行省委决策部署,争取实现全年增长6%的目标。1月28日下午,东莞召开多个专题会议。

  制造业如何当家 镇街规划有妙招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东莞把2023年定为“招商年”,实施“全员招商”,加快产业立新柱,力争七大战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破千亿元。在东莞“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努力建设制造强市”专题会议上,长安、厚街、塘厦、谢岗四个镇街发言,围绕科技创新、土地收储、招商引资等方面,为全市镇街高质量发展带去参考。

  新的一年,长安将从三方面开展工作,分别为发挥优势,做强做大企业,创新引领,培育新兴产业,优化政策,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如何破解城乡不平衡?抓三方面工作

  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专题会议上,东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全面推进东莞乡村振兴”为主题做了表态发言。吴美良表示,结合市情农情,需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动农业发展与千万人口的生活需求深度融合;二是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深度融合;三是大力推动乡村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都市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中山

  政企同心共担责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月28日下午,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中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会上,中山各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相关局办一把手发言表态,展望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计划。

  线上线下万人参会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指出,市委、市政府对这次大会作了精心准备,安排全市所有镇街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企业家代表作视频发言,组织5000多家规上企业和其他各类型企业代表线上线下参会,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人数两万多人。

  郭文海强调,要超常发力大干一场。中山今年要冲刺几大发展目标:一是实现GDP增长6%,二是力促工业投资增长60%,三是推动5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郭文海强调,要政企同心共担责任。要坚持抓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大湾区项目审批最快的城市之一,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聆听企业家的呼唤,解决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真正做到“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说了算”。

  “铁肩担重任,软肩让位置”

  郭文海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完成好目标任务。

  全市镇街按经济总量划分为三大方阵,都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都要奋勇争先、自加压力,坚决兑现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铁肩担重任,软肩让位置”,决不能做好做坏一个样。中山需要一大批闯将、干将,而不是左顾右盼、怕担责任、求所谓安稳的“庸官”“闲官”。

  江门

  重点项目占固投比例七成 今年拟投资超1200亿元

  1月28日下午,江门迅速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再部署。踔厉奋发争春早,笃行实干开新局。

  去年GDP达3773.41亿元

  1月28日,江门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江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韧性彰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呈稳步恢复态势。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773.4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24.61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23.6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25.16亿元,同比增长1.3%。

  重点项目投资连续三年超千亿

  1月28日,江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会上,江门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2023年全市重点项目的情况。

  江门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连续三年超千亿。2022年,在市直部门、各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江门争取专项债176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7亿元、新增用能160万吨标准煤、用地指标近3万亩,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33亿元、投资完成率123.5%(其中省重点项目551亿元,127.5%),重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高至七成,发挥了重点项目在扩内需稳增长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至于2023年重点项目,今年江门市安排市重点正式项目665项,年度计划投资1234.8亿元,增长6.4%。其中,省重点正式项目128项,年度计划投资491.9亿元,增长13.8%,位居全省第6。

  A03-A08版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陈卓睿 张小玲 谢萌 胡嘉仪 路漫漫 关婉灵 梁锦弟 曾奕静 刘贤沛 吕婧 侯玉晓 王卫 蔡雯 杨振华 南方日报记者 谢静怡 吴志远 张婧媛 郑琦

  通讯员 穗发宣 佛宣 钟轩 江统宣 实习生 孙天宇 夏冰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