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积极信号出现,用实干将复苏预期变为现实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2-01 00:45

  1月3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公布了1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Purchasing Managers’Index),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因其能反映经济变化趋势而成为国际通用的反映经济变化情况的活动指数。PMI以50%为荣枯分水岭,指数高于50%,预示制造业经济的扩张发展趋势,反之,低于50%则说明制造业经济呈衰退之势。此前,受到疫情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冲击,PMI已连续三个月在50%以下运行。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广泛落地,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快速释放,PMI重回50%以上,企业生产活动亦稳定恢复,1月份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大幅上升7个百分点,升至50.9%。PMI又被称为景气指数,1月份PMI重回荣枯分水线以上,意味着经济趋势由弱转强,经济复苏趋势已然出现。

  经济复苏不会凭空出现,需以积极的举措与切实的执行,将积极信号转变为现实中的经济复苏。1月28日,新春首个工作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全国各地在兔年开春即竞相发力,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出大招。放眼岭南,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开工第一日的大年初七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外联动”,五大抓手作五个分论坛,以这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会议彰显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出路的重要性。

  除广东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0日,全国已有23个省份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浙江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志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高质效改革先行省、高能级开放之省。山东提出要发力实体经济,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发挥制造业强省优势。河北与吉林不约而同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河北办了一场企业家座谈会,把发言权给企业负责人;吉林则动员全省上下收心归位,迅速掀起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建设热潮。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新重庆建设的总抓手总牵引。成都则开启了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突出“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

  当然,要实现经济复苏,不只在纸上,更要落实到地上。新春第一会后,广东各地立下“军令状”,次日即有大量重大项目签约并破土动工,例如,广州一季度460多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超6800亿元,深圳26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产业、民生、房地产等领域……吉林发布《吉林省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利企惠企市场环境、保障有力要素环境4个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成都则在开会当日宣布,《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于1月30日正式实施。

  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均有待恢复,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新的一年铆足劲发展经济的强势动力备受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估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9%,而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计为5.2%。期待各地的积极势头能从会场延续到日常,脚踏实地将“大招”落实,让预期成为现实,令经济重归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