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惠州一酒店空中坠物砸中路人,市民协力救助

“当时什么都没想,第一反应就是救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田飞 王诗媛 张嘉培 02-02 00:33

  1月30日,95后护士朱珠给一位受伤最严重的男子做心肺复苏。 视频截图

  1月30日傍晚6时30分许,惠城区龙丰街道红花湖酒店顶楼抛光耐磨砖(附着水泥砂浆)脱落下坠,砸中三楼室外钢架外装饰腰线、钢架雨棚后一起坠落,导致地面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人受伤。事发当晚,不少惠州的市民一起帮助被困的伤者。

  95后护士:

  伤员都被送上救护车之后才离开

  在事故现场流出的视频中,南都记者注意到,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女士不停地为伤者做心肺复苏。南都记者辗转了解到,这位路过加入急救的女士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的95后护士朱珠。

  据朱珠回忆,事故现场一片狼藉,钢架扭曲,雨棚倒塌,不时有碎砂石往下跌落。看到有伤者,朱珠出于职业的本能,立刻上前轻拍伤者,询问并了解伤者是否意识清醒。发现有伤者失去意识,确定其颈动脉无搏动后,朱珠立刻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在按压的过程中,有路人主动加入,配合她一起做心肺复苏。

  当时,这名路人一边抢救伤者,一边求助路人取出她包里的手机,给她的丈夫拨打电话,让丈夫带上呼吸插管,立刻到现场救援。

  抢救结束后,朱珠才发现“路人”竟是以前的同事,如今在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医生李超雅,她打电话呼叫的,是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工作的医生黄聪。朱珠告诉南都记者:“我们就一直坚持到最后,所有伤员都被送上救护车之后再离开。”

  南都记者了解到,朱珠2014年就进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有9年,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急救培训,每个人都要过关。朱珠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突发事故,当时什么都没有想,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如果下次见到这种需要救助的情况,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冲上去的。”

  两位90后小伙:

  惠州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

  1月31日,南都记者联系了在事发现场参与救援的两位90后小伙,杨先生和陈先生。

  “当时我们进饭店准备吃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随后他们走出门口一看,发现有东西掉落在地上,听见了一个小孩子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撕心裂肺,很大声。

  “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杨先生和陈先生听到孩子的声音就一直往前走,声音越来越清晰,到事发点后,看到小孩在用手扒掉落的碎物。他们把小朋友带到旁边安全的地方,就开始帮忙救援,用手一点一点地挪开伤员身上的重物,并且把伤者抬到空旷的地方。

  “不是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很多人全程都参与了救援,一些路过的车主,他们看到这种情况,也是直接把车停到路边就下来帮忙,还包括有学生”,杨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看到现场还有一位女生在给伤者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方面的救援,很专业。

  因为有两位伤者比较严重,女生在救助其中一位伤者的同时也会留意着隔壁伤者的情况,相当于同时救助了两个人。杨先生表示,看到这一幕感触挺深,也让他特别敬佩。

  “在这一件事情上,我认识到,不用去担心发生这种没办法避免的事情,会没有人伸出援手,我相信绝对不会”,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觉得惠州是一座很有温度的、有爱的城市,在亲历此事后,更觉得如此。

  00后学生:

  大家齐心协力为伤者提供救援

  事发时,刚好在附近吃饭的惠州市第八中学学生赖立德和刘钢梁也参与了救援。

  “当时我是在附近吃饭,然后听到一声巨响,就过去了现场”,惠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七)班的学生赖立德告诉记者,当时现场有伤者被埋在重物底下,赖立德和现场其他热心市民一起,把他们从重物底下抬出来,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惠州还是好人比较多,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对伤者提供救援”,赖立德告诉记者。等到民警还有医生到场之后,赖立德便离开了现场。

  同样参与救援的惠州市第八中学高三(六)班学生刘钢梁说,当时他在附近吃饭,听到一声巨响,从很远的位置就已经看到有很大的灰尘扬了起来,旁边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的哭声格外大声,刘钢梁便前去帮忙。

  其中一位伤者身上最上面压着一层钢架,底下有一层巨大的钢板,他将钢板顶起来,和身边的一些热心人士将伤者抬出来,放到了旁边比较平坦的路边。“下次如果还是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会第一时间去出手帮助的”,刘钢梁告诉记者,他相信惠州的大家也一定会延续这份热心。

  统筹:南都记者 杨振华

  采写:南都记者 田飞 王诗媛 张嘉培 李晓慧 实习生 蔡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