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全面开花,且看广州如何“绣花”
在广东省、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一周后,2月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划》),拟对全市城市更新进行规划,引导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规划首次提出南建新城、北筑核极、东立门户、西联广佛、中兴老城,统筹山城湾海、强化湾区核心的概念,更新改造覆盖全广州7434平方公里,各区域全面开花。
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利用至关重要。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经济发展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突围”。
这一表述意味深长,不能拼土地,是因为现有土地资源已经历了一轮开发,位置好、规模大、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越来越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提升现有资源价值上下功夫,对存量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其中主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有别于传统视角中的大拆大建,是在现有城市格局基础上作出优化改造。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点,广州一直被视为国内城市更新的重要样本,在接下来将近15年的时间里,广州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此次规划做足了准备,从中既能看到广州城市更新的前景,也可一窥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雄心。
规划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为牵引,锚定支撑广州大都市圈辐射的重要极核,实施差异化更新战略,支撑广州国土空间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结构,整体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由此不难看出,规划赋予城市更新特殊的使命,直接关涉今后广州的城市竞争力,下一个十年,是城市更新走向深入的十年,也是广州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的十年。
具体来说,在接下来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力求差异化与特色化。
《规划》明确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更新策略。分别聚焦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拟推进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更新项目260个、占比约88%,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如聚焦广州市区重点功能片区,拟推进项目199个、占比约67%,协同存量土地活化与产业层级跃升。
而在特色化方面,《规划》明确了项目正负面清单,将优先推进涉及“十四五”规划近期发展重点、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发展区域、重点功能片区、枢纽门户、交通干道等的城市更新项目。对不符合“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或是大范围涉及生态廊道且预判改造难以平衡、建设用地规模缺口较大、可能导致“田中城”等情况的城市更新项目,原则上不列为全面改造项目。
老城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基础上,还要做好精细文章。
近年北京路步行街持续提升改造,大力发展以夜间经济为代表的特色经济,完善北京路、沿江路、海珠广场三大“夜广州”消费圈。这一个案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显然不能用传统追求高速发展那套逻辑来要求。
城市更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城市更新面临多种诉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不断提升超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意味着不能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建。新的规划为广州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期待接下来的工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