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揭晓,含多国现严重干旱等
长江流域“汛期反枯”夏秋季高温61年来最强

2022年9月,鄱阳湖主航道的水通过人工水渠输入朱袍山区域的碟形湖中,为候鸟“留水”。

巴基斯坦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

2022年8月6日,抢险人员在辽宁绕阳河堤坝溃口处进行封堵作业。

2022年12月份,美国纽约州遭遇冬季风暴。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2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
“低温雨雪袭扰北京冬奥,气象部门全力以赴保驾护航”“长江流域‘汛期反枯’,人工增雨驰援旱区”等获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夏季极端高温‘炙烤’北半球,多国出现严重干旱”等获评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2年,我国天气形势复杂,气候异常显著,极端事件频发。国内十大入选事件的投票结果基本反映了2022年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一是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次高,夏季高温过程创历史之最,但秋季寒潮频袭;二是全国降水总体偏少,但暴雨过程频繁,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现汛情;三是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四是登陆台风异常偏少,台风“梅花”先后四次登陆、影响范围广;五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局地致灾重。此外,“太阳中等以上耀斑事件超前三年总和,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及时响应保安全”等事件入选。
国外十大入选事件包括了“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影响全球多地气候”“历史罕见!洪灾致巴基斯坦三分之一国土被淹”“台风‘鲇鱼’‘尼格’重创菲律宾”“‘炸弹气旋’‘史诗级寒潮’袭击美国”等。
国 内
01
低温雨雪袭扰北京冬奥
2022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0℃,降水量偏多56%,冷湿特征明显。2月11日至14日,京津冀晋及内蒙古等地先后出现降雪过程,北京北部和东部、山西大同和忻州、河北保定、廊坊和沧州等局地积雪深度有10~16厘米。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开展精密监测、精准预测和精细服务,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02
1961年以来第二强龙舟水影响珠江流域
去年5月21日至6月21日龙舟水期间,珠江流域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400毫米,其中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以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达600~900毫米,广西桂林、柳州、贺州和广东清远、韶关等地1000~1300毫米,广西桂林临桂局地1616毫米。这是1961年以来第二强龙舟水影响珠江流域,逾45条河流超警戒水位。
03
松辽流域遭遇极端降雨 绕阳河盘锦段堤坝溃口
去年6月至7月,东北三省平均降水量达334.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吉林降水量(414.2毫米)和降雨天数(37.8天)均为历史同期最多,辽宁平均降水量420.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超过常年夏季降雨总量,为近30年历史同期最多。受强降雨影响,松辽流域有4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8月初辽宁绕阳河盘锦段出现堤坝溃口;部分公路基础设施遭损毁或中断;吉林、辽宁部分低洼农田出现短时渍涝,加上日照时数偏少,农作物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04
盛夏局地 短时强降雨
去年7月15日至16日,四川省中北部出现强降雨过程,北川县有21个气象站12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8个站超过100毫米,北川县青片乡16日6小时累计雨量高达102.5毫米,河湖水位暴涨引发山洪,导致部分房屋被冲毁,交通、电力、通信中断,两万多人受灾。8月13日下午,四川彭州龙槽沟附近受上游降水影响突发山洪。8月18日凌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出现短时强降雨,青林乡、青山乡小时降水量达39.3毫米和34.6毫米,暴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5
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炙烤”
去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共持续79天,为1961年以来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8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自我国气象预警机制建立以来首次高温红色预警。此次高温过程中,35℃以上覆盖1692站(占全国总站数70%),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2多;37℃以上覆盖1445站(占全国总站数60%),为1961年以来最多;361站(占全国总站数14.9%)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重庆北碚连续2天日最高气温达45℃。
06
长江流域“汛期反枯”
去年7月至11月上半月,长江中下游及川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夏伏旱、连秋旱。长江流域中旱以上干旱天数7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进入9月,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大部地区高温少雨,27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历史新低。11月15日至30日,江南、华南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气象干旱得以有效缓解。
07
罕见秋台风“梅花”四弄
去年第12号台风“梅花”在9月14日至16日期间,先后4次登陆浙江、上海、山东和辽宁,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秋台风登陆地最北界纪录,也是登陆舟山的最强台风。受“梅花”与冷空气共同影响,上海沿海、浙江沿海及部分岛礁出现12~15级风,最大阵风出现在浙江舟山徐公岛(16级,53.6米/秒),浙江东北部沿海海面12级以上大风累计时长达12个小时。绍兴上虞和嵊州、宁波余姚局地累计雨量达600~707毫米,浙江、山东、辽宁、吉林共2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极值,其中山东福山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08
秋季寒潮频袭 断崖式降温
去年10月3日至7日,我国中东部出现一次大范围寒潮过程。其中,河南东南部、安徽和湖北大部、湖南东北部降温幅度达20℃以上,河南新野、沁阳降温幅度超25℃。由于正值国庆假期,断崖式降温、大风和降雨天气,对人体健康、旅游、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响。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国大部再遭寒潮侵袭,多地出现剧烈降温并伴有雨雪和大风天气,14℃以上降温范围超国土面积一半以上(55%)、局地气温降幅超过18℃,最低气温0℃线南压至江南北部一带,黄河进入年度凌汛期,新疆、内蒙古等地牧业转场和农业受到不利影响。
09
龙卷天气点散多发
2022年全国共记录到25次龙卷过程,包括中等强度以上龙卷11次、强龙卷6次,与前三年均值持平。去年5月14日,黑龙江省五常市遭遇短时大风袭击,被判定为弱到中等强度龙卷。7月台风“暹芭”影响期间,广东省记录到5个龙卷发生。7月20日和22日,黄淮江淮等地出现两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极端性为入汛以来最强,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先后出现5个龙卷风,基于最新监测研判技术,气象部门上下联动,首次成功发布龙卷风预报预警。
10
太阳中等以上耀斑事件超前三年总和
自2019年12月太阳进入第25个活动周以来,太阳活动日渐活跃。2022年4月,共爆发28次中等耀斑和5次大耀斑,多于此前三年中等以上强度耀斑事件总和。太阳耀斑可引起电离层短时剧烈变化,导致地面和高空短波通信中断、导航精度降低,对航空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作为第4家全球空间天气中心,中俄联合体(CRC)全球空间天气中心迅速响应,在X级耀斑爆发15分钟内,即向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空间天气咨询报,为民航安全飞行提供重要支撑。
国 外
01
巴西频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灾损严重
去年2月11日至16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多地出现极端降水,全州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彼得罗波利斯市15日3小时降水量达210毫米,超过当地常年同期降水量,日降雨量为当地1932年以来最大。5月下旬至6月初,巴西东北部遭遇持续强降雨,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超过常年同期2倍以上。强降水导致多地出现严重洪涝及山体滑坡灾害,超过200人死亡。
02
“尤尼斯”席卷西欧 英格兰阵风破纪录
去年2月18日,大西洋强风暴“尤尼斯”袭击了西欧等地多个国家,英国南部、英吉利海峡、北海南部、西欧及中欧北部沿海等地普遍出现8级以上大风,英国南部、英吉利海峡等地阵风达10~12级。英国怀特岛尼德尔斯观测到最大阵风约196公里/小时,创英格兰有史以来最大阵风纪录。英国多地交通中断,大量航班取消、火车停运,多地电力设施受损。爱尔兰、英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至少有16人因强风暴丧生,数十人受伤。
03
台风“鲇鱼”“尼格”重创菲律宾
2022年第2号台风“鲇鱼”(最大风速20米/秒)于4月10日在菲律宾东萨马省吉万市卡利科安岛登陆。受其影响,仅4月9日,菲律宾中部平均降水量已超过50毫米,9—12日区域平均降水量超过17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多。“鲇鱼”造成菲律宾至少175人死亡,超200万人受灾。10月29日,22号台风“尼格”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登陆,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等造成160多人死亡,超过300万人受灾。
04
南非东部遭遇近60年来最强降水
去年4月上中旬,南非共和国东部夸祖鲁-纳塔尔省遭遇近60年罕见的极端强降水袭击,其东海岸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局地超过3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为南非近60年来罕见。仅4月11—12日,夸祖鲁-纳塔尔省局地降水量就超过300毫米,突破近60年来的历史极值;德班市及其周边地区48小时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接近当地年降水量的一半。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近450人死亡,超4万人无家可归。
05
洪灾致巴基斯坦三分之一国土被淹
去年6—8月,巴基斯坦频繁遭遇强降水袭击。全国平均降水量6月偏多68%,7月偏多180%,8月偏多243%,其中7月和8月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持续强降水导致巴基斯坦约三分之一国土被淹没,超3300万人受影响,近1700人死亡,估计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700亿元人民币。受巴基斯坦政府邀请,由中国应急管理部、水利部、气象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国政府专家组,赴巴基斯坦开展灾害评估和防灾减灾工作交流。
06
韩国首都圈遭遇近百年来最强暴雨
去年8月7日至11日,韩国首都圈遭遇极端暴雨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累计雨量大等特点。8日,首尔市韩国气象厅附近1小时最大雨量达141.5毫米、3小时最大雨量达259.0毫米、6小时最大雨量达303.5毫米,短时降水极强。首尔市8日降水量超过380毫米,不仅超过常年8月降水量,还突破日降水量历史极值,为近百年来最大。极端暴雨引发严重内涝,一些地区出现山体滑坡,累计造成10余人死亡,超过7000人被迫撤离家园。
07
夏季极端高温“炙烤”北半球
2022年夏季北半球极度“火热”,欧洲、北非、中东、亚洲及北美等地相继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近50亿人的生活,并导致多国发生山火。去年7月中旬,巴黎气温达40.5℃,英国气温首破40℃,葡萄牙最高气温达47℃。持续干旱影响全球粮食、航运、能源等多个领域,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欧洲多瑙河水位持续走低;德国东部由于缺水干旱,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减少。
08
“炸弹气旋”“史诗级寒潮”袭击美国
去年1月末,美国东北部遭遇“炸弹气旋”袭击,多州出现暴风雪天气。这场冬季风暴覆盖美国东部10个州,其中马萨诸塞州、纽约州等多州出现强风暴雪,积雪超过30厘米。12月22日至24日,“史诗级寒潮”席卷美国。23日,美国中西部局部地区最低温度降至-40℃以下,费城遭遇近20年来最寒冷的圣诞节,全美大约2.4亿人收到极寒天气预警。年初及年尾两次寒潮与暴雪天气,给当地交通出行、电力供应等造成严重影响,“史诗级寒潮”还造成超过60人死亡。
09
汤加火山喷发或助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4日至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接连喷发,火山灰云主体上冲,最高达18千米左右,这一高度已越过对流层,到达平流层下部。经估算,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约360万吨火山矿物颗粒,是近3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大洋洲各岛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智利相继发布海啸预警。火山灰进入大气后会改变大气辐射强迫,产生制冷效应,对全球气候有一定影响。另外,强烈的火山爆发还可能增加局部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
10
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将持续到2023年春季。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即连续三年冬季形成拉尼娜。2022年5月下旬至6月初,巴西东北部遭遇持续强降雨,以及近两年来非洲中东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苏丹等国持续干旱致粮食短缺及生态环境问题恶化,都与拉尼娜事件不无关联。
统筹:杨存海 易福红 综合 新华社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