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首位女盾构机主司机:

98年的她驾驶“钢铁巨龙”潜江入海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董淑云 02-15 01:04

  杨涔在“大湾区号”盾构机主机室。

  杨涔和同事讨论掘进注意事项。

  珠江口隧道掘进最前方,是“大湾区号”盾构机所在位置。

  杨涔爬上盾构机,检查管片。

  扫码看专题

  杨涔

  年龄:24岁

  职业:深江铁路工程“大湾区号”盾构机主司机,目前全国最年轻的大直径盾构女主司机,掌控珠江口隧道工程掘进方向。

  广州南沙,珠江入海口,凫洲大桥西侧。在万顷沙黄绿相间芭蕉林的掩映中,板房林立,这是中铁隧道局深江项目经理部。

  24岁的杨涔,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大直径盾构机女主司机,掌控着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方向。

  主机室人的活动空间不足6平米,有着200多个按钮,9块屏幕,杨涔紧盯着各种参数,轻微转动控制面板上的推进控制旋钮,深江铁路工程的“大湾区号”盾构机刀盘转动,向东莞方向掘进。

  01

  全神贯注

  同时要兼顾4块面板和十几个页面

  1月5日,天还蒙蒙亮,杨涔像往常一样,六点半起床洗漱,简单扎个马尾,麻溜穿上一身蓝色工装,外加一件反光背心,她要在6:45下到隧道洞口。工装不厚,里面也只穿了件米色套头卫衣,走在气温约十摄氏度的深冬清晨里,凉意袭人。刷脸进入橙色梯笼式安全爬梯,LED屏上显示的实时在隧道人数又增加了一个。

  杨涔熟练轻快地走下梯笼,来到隧道洞口,坐上早早在此等候的大巴车。车缓缓驶进隧道里,三分钟左右,停在了距离洞口一公里处。

  隧道距地面四十米,温度比外面高很多,泵电机声不绝于耳,杨涔穿过几节拖车,来到掘进隧道最前方的主机室,开始一天12小时的工作。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是中国目前最大水压、最大埋深的海底隧道工程,其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啃下这块硬骨头,深江铁路建成通车后,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五座大湾区城市将更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深圳前海自贸区与广州南沙自贸区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从南沙到达东莞只需4分钟车程。

  挑战“世界之最”的,是国之重器——“大湾区号”盾构机,它如同“地下蛟龙”,驰骋在百米深的海底。

  杨涔的工作,便是驾驶着“大湾区号”盾构机,按照既定路线实现精准长距离掘进。

  “我们在主机室精神需要十分集中,90%以上的时间还是要盯着参数。”杨涔熟练地介绍起“驾驶室”:“我们是分两部分去操作的,一个是泥水环流,一个是姿态控制。泥水环流面板有100多个按钮。如果是操作姿态,就同时要兼顾4块面板和十几个页面”。

  02

  盾构人生

  创下日掘进24米的好成绩

  对各种参数熟记于心的杨涔,两年前还只是一名设备部的资料员。机械总工任朋静得知杨涔有学盾构机的想法,给了她几本书,告诉她,“如果你真想学,就先把书本上的盾构知识搞懂”。

  盾构机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穿山越海挖掘隧道。“盾构”之“盾”,是指在一段钢筒的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与排渣,而“构”则是指在掘进、排渣的同时,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构建起隧道的坚实壁面。这一充满“科技与狠活”的国之重器,也是我国成为“基建狂魔”不可或缺的设备。

  2021年7月,“大湾区号”的一些设备开始陆续进场,杨涔从零开始,一边看书本上的盾构基础知识,一边到现场学习组装与调试。

  作为项目工地上罕见的女生,杨涔并未感受到“质疑”,更多的是工友们稀奇的眼光,他们为杨涔放弃舒适的办公室来到隧道里吃苦而不解。盾构组装期间,杨涔顶着烈日在高温下工作,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也不在乎。

  2021年12月,杨涔终于成功竞聘上了盾构主司机岗位,正式开启了她的“盾构人生”。

  隧道幽深,机器轰鸣,杨涔每天都要在主机室里待十二个小时,为了赶工期,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和同事们一起维持着机器运转,向前方掘进。

  杨涔最为开心的,是在两个班次的接力下,一天掘进了24米。目前服役的大多数盾构机日均掘进约5至10米,而“大湾区号”盾构机则创下日掘进24米、单月最高纪录342米的好成绩。

  目前,“大湾区号”主机室屏幕上显示着进度:704环,掘进长度1417.96m。离珠江口隧道贯通又更近了一步。

  03

  “掘”向未来

  立志成为会开会修的盾构主司机

  隧道里,潮湿、闷热、粉尘飞扬,条件艰苦。杨涔最开始下隧道时,洞下还没有放置卫生间,上厕所必须从洞下跑到地面上,杨涔一天要跑三四趟,很不方便。七八月份的时候,广东天气炎热,隧道里更甚,将近四十摄氏度高温。

  “刚开始只有主机室有空调,其他地方没有。”有一回,杨涔进入盾体里调试保压系统,在只能斜着站一个人的空间里待了一个多小时,“上去的时候还好,下来就明显感觉身体状况不对劲,重感冒了,三四天都还没好”。好在后来装了通风机和制冷机,工作环境改善许多。

  珠江口隧道下工作环境艰苦,杨涔经常满身油污,“有一次我的工装腿上胳膊上全是黑油,洗不掉了。”一开始,杨涔的父母也有担心,“在办公室做资料也可以啊,为什么要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冒险?”但杨涔下定了决心要学好盾构机,做资料虽然能学到不少知识,但她还是更喜欢实操。杨涔常常会打电话跟父母分享自己工作过程那些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的时刻,时间一长,他们知道女儿是真的热爱盾构,也为此投入了很多,于是慢慢开始接受并支持杨涔的工作。

  未来,杨涔还想进一步了解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盾构机。她说,“现在我只是会操作,以后我想通过学习电器、维保方面的知识,能成为一个既会操作也会修理的盾构主司机,到时候如果可以有自己的研究就更好了。”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入口处,写着:“隧贯山河,道通天下。山河万里,隧越新程。”这也是无数个像杨涔一样奋战在一线的“隧道人”的梦想。

  执行统筹:汪建华 方军 董晓妍蔡文茵 詹晓赞 罗雪纯 叶可可

  采写:南都记者 董淑云

  摄影:蔡文茵 罗雪纯 赵寻

  陈王充 实习生 方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