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国安队的业余球队被传解散、欠薪
泾川文汇:今年目标是找到钱冲乙

2022年11月17日,2022足协杯第2轮,北京国安vs泾川文汇,后者点球获胜后球员相拥庆祝。 IC供图
去年11月,在足协杯一场比赛中,来自甘肃小城的泾川文汇爆冷以7比5战胜中超豪门北京国安,一跃成为“网红”球队。当地曾热情欢迎球队凯旋,并宣布给予资金支持。
据了解,2021年,北海极驰足球俱乐部与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正式牵手,前者借后者的名义参加专业赛事,于是有了与北京国安的那场比赛。
但近期球队被曝出解散,球员公开“讨要”奖金,让这支一战成名的球队再受关注。近日,泾川文汇相关负责人向南都、N视频记者澄清,“奖金风波”是一场误会,球队目前不会解散。但长期存在的资金困境,让球队现在“‘活着’都比较困难”。如今扎根甘肃、与当地深度合作,成为球队生存下去的最佳选择。
一战成名
“载入平凉体育史册”
去年11月,在中国足协杯第二轮比赛中爆出大冷门,中冠球队泾川文汇以7比5战胜中超豪门北京国安。依照中国现行足球联赛体系,从中冠到中超,泾川文汇与北京国安相差了整整三个级别。
泾川文汇虽止步16强,但这无碍其成为此次足协杯中的最大“黑马”,与之相关的词条冲上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热榜。
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负责人姚军告诉南都记者,一战成名后,球队外出比赛时,还经常会遇到球迷来索要签名。同时,他们还受到了多方表彰——甘肃省足球协会、平凉市体育局先后发来贺电,称其“为甘肃省、平凉市赢得了荣誉,争了光、添了彩。创造了平凉市足球运动的优异成绩,载入平凉体育史册”。
去年12月底,甘肃平凉市政府在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为球队举行了一场凯旋欢迎仪式,并宣布给予泾川文汇60万元的扶持发展资金,用于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当地一家企业也赞助了10万元。
一支业余球队战胜了中超豪门,这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当时,甚至有传言称,泾川文汇这支球队都是由业余球员组成的,球员的真实身份有外卖小哥、体育老师、公务员、卖文具的、开面馆的……
姚军否认了这一传言。他告诉南都记者,参加足协杯比赛的都是职业球员,都是和俱乐部签合同领工资的,从训练到后勤,均按照职业球队标准。在对阵北京国安的这场比赛中,球员都有过在职业俱乐部效力的经历,曾踢进任意球的19岁小将杜泽鑫便出自鲁能青训。
根据《中国足球协会球员身份与转会管理规定》,职业球员指的是与俱乐部签订了工作合同,且从事足球活动的收入大于实际支出的球员;业余球员则指职业球员之外的球员。
泾川文汇俱乐部董事长吕斌武向南都记者介绍,据此前统计,俱乐部现有注册球员152名,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
其中,泾川本地的有70多人,身份不一,有体育老师、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等,因为热爱足球加入了俱乐部,一般参加县里的业余足球比赛。俱乐部中的职业球员则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代表泾川文汇参加足协杯等专业赛事。
借壳参赛
带两台洗衣机“流浪”大半年
将这批人聚集起来,离不开领队姚军的努力。1970年出生在武汉的姚军,曾经是一名职业球员,2005年曾离开绿茵场。2013年后,姚军在上海、河南等地的足球俱乐部担任过教练、领队等职务——他从而萌生出成立一家俱乐部的想法。
2020年10月,姚军在广西北海注册成立了北海极驰足球俱乐部。当时正值中国职业足球金元泡沫破灭,开始感受到“寒冬”的第一年。
一南一北,北海极驰和泾川文汇原本并无关联。直到2021年,北海极驰在广西比赛中失利,无缘中冠比赛,而中冠比赛是职业球员能接触的最低水平赛事。如果打不了比赛,北海极驰将面临职业球员流失问题。
姚军想到了借壳参赛这个法子。“过去几年里,甘肃没有一支俱乐部参加过全国比赛,只要我们和当地的俱乐部达成协议,就能以甘肃球队的身份参加中冠比赛,直到踢进职业联赛。”姚军进一步补充道:“但合适的足球俱乐部也不好找,找了很多,最终甘肃足协推荐了泾川文汇。”
吕斌武也认可“借壳参赛”这一做法。他是泾川本地商人,做过农机加工、网吧、书店等生意,因为热爱足球,多年来陆续赞助过当地球队。在泾川县足协主席王臻的游说下,吕斌武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了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
“姚军对足球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坚持。”吕斌武向南都记者坦言,这是他选择和姚军合作的主要原因。“按照约定,他们用泾川文汇的名义参加比赛,训练和参赛费用由北海极驰承担,收益就双方平分。”
“职业运动员不打比赛,就好像在浴缸里练游泳。”这是姚军的口头禅。在与泾川文汇签订合作协议后,北海极驰成功借壳参赛,连续两年踢进中冠总决赛,分别登上中冠15名和14名。
在姚军看来,和国安的这场比赛,赢球并非“奇迹”。足球寒冬之下,原本在中超、中甲等高水平联赛效力的球员,为了继续足球生涯,也向下寻求机会。在与泾川文汇合作前,北海极驰的球员便基本都是有着8至10年专业足球训练经历的职业球员。
其中,此次参赛的后腰李家伟曾效力于2020年的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前锋国洪涛出自上海申鑫的青训队。
“培养职业球员,一定要多参加比赛,以赛代练。我能做的就是给这些球员提供更多比赛机会,让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姚军介绍,俱乐部目前拥有三支球队,一线队有40余人,U19梯队有10余人,还有一支U17梯队正在组建。
为了参加去年的中冠比赛,球队大半年时间都在外“流浪”,去年7月离开北海后,到访过南宁、贵港、遵义、西安、重庆、昆明、济南、南京、茂名、日照等地。随行的大巴上,常年携带着两台10公斤容量的洗衣机。
“我们参加的比赛非常多,有广西联赛、广东联赛、中冠和足协杯,球员的比赛服都要准备四套。有时候,同一天内,球队在两三个地方都有比赛。”姚军说道。
奖金风波
比赛日花费高达2万
近期,球员杜泽鑫曾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讨薪”,称球员及俱乐部至今未收到奖金,引发关注。南都记者注意到,相关帖文现已删除。
“前期双方的确产生了一些误会,但这笔奖金现已到位,包括60万元扶持资金和10万元青训经费。”2月26日,姚军向南都记者透露。“那名球员今年转去一支中甲球队,出于关心,会问这笔钱有没有到。当时还没和泾川那边对接好,我也没办法给出确切答复,没想到产生了误会。”
针对近日的解散、欠薪等传闻,吕斌武回应道:“球员的工资、补贴去年已发清,俱乐部目前也不会解散,正在招募球员,备战今年的比赛。”
即便有奖金注入,泾川文汇依旧面临资金难题。姚军坦言,除为数不多的青训费用外,俱乐部几乎没有“造血”能力。“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难以效仿欧美的足球俱乐部,靠球员的转会费、商业赞助和门票、周边产品收入为生。”
虽是业余球队,但姚军对标职业足球俱乐部,为球队配备了专业的国内外教练、医疗救护和综合保障团队等。姚军透露,这是笔不小的开支。外出比赛也很耗钱,在比赛日,一支球队的日均花费便高达2万元。
每个月高达数十万元的支出,让姚军忧心,他开始怀疑,在足协杯中意外战胜北京国安挺进16强,究竟是好是坏。为了备战16进8的比赛,球队多备战了一个多月。
“一下子把计划都打乱了”,本就不多的经费被耗尽,“当时每天都在打电话,到处搞钱”。一战成名后,虽然也有不少企业联系到他说要赞助,但“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没有落实的。
早在年初,姚军已做好全年的支出预算:“今年的目标是冲乙(中乙联赛)。要想支撑30人左右的球队打完比赛,最好有600万,紧一点就350万到400万。如果找不来钱,球队可能会面临解散危机。我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先‘活着’,但现在‘活着’都比较困难。”
扎根甘肃
想让青训队去外国打比赛
战胜国安后,很多投资找上门,姚军对此却持谨慎态度。“我认为投资足球一定是长线投资,不是说今天投了,短期内就要赚钱。”姚军希望能与投资人达成这点共识,并且不干涉姚军对球队的训练、人事和其他管理工作。
姚军告诉南都记者,之前有个老板提出要赞助几万块,前提是让他上球场比赛。“我觉得这很不尊重足球。突然有一个人来玩,就会带坏球队的气氛,以后很多事情没法管了。”
这样的投资人难找,为了俱乐部的发展,姚军将目光转向了平凉市和泾川县当地。“已经合作两年,他们也希望泾川的足球事业能做出点成绩,我们今年准备达成深度合作。”
虽然借了泾川文汇的壳参赛,球队却鲜少到泾川本地去训练。姚军告诉南都记者:“2021年球队可能就在泾川待过十几天,2022年几乎没去过泾川。”
“当地政府希望我们过去,扎根在泾川,多培养一些本土球员。”目前,姚军也向当地寻求球队训练、吃住等方面的支持。
客观上说,泾川地处甘肃东部,距西安两个半小时车程,距兰州四个半小时车程,没有高铁和机场,交通较为不便。姚军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一般先到西安,然后打顺风车去泾川。真草坪的训练场离居住地很远,一来一回,耗时过长。”
为了球队的生存,姚军认为落地甘肃是一个最佳选择。“先落地本土,让当地接受我们,再寻求更多当地企业的支持,达成双方互赢。”
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军关注到越南的足球联赛,了解过后吓一跳,“原来越南有这么多级别的比赛,还有这么多球队参加”。这也在姚军心中种下一个心愿——让青训队的孩子们去越南、泰国打比赛。
“总听很多人说中国足球一代不如一代,但足球靠的是传承,我有责任让年轻球员去做真正能提高球技的事。”姚军补充道。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方诗琪 实习生 梁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