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新一届政协委员,高质量参政议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3-05 02:10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工作报告。汪洋提出,必须不断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政协委员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协工作中当主角,在本职岗位上做表率。

  就在不久前,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决定了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172名,其中不乏张文宏、王亚平、吴敏婕(即拥有2800万粉丝的“意公子”)这样活跃于舆论视野的公众人物。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无疑是新一届委员重要的履职内容,从原本工作的专业人士切换到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必将面临身份转化的挑战。毕竟,评价角度已经变换,社会对政协委员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包括其自身的业务能力,还包括委员们如何在各自界别利用所学所思所想为增进公共福祉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思考与问题。

  汪洋指出,要聚焦“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科学选择协商议题。沿着这个方向,新一届履职的委员们也就不难找到自己的“作业”。从今年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来看,新一届委员已经开始着手回应公众的期待。首次踏上委员通道的张文宏,结合自身调研提出:“只要我们强化好基层卫生体系,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动员起来,就可以把疫情中的危重患者在早期的黄金救治时间内抢救回来。”“我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他们承担了非常巨大的抗击疫情的工作,他们是我们走出这波疫情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力量。”

  委员通道是反映新一届委员自身积累和履职思考的一个窗口,切实履职的关键还体现在提出高质量的提案。政协全国委员会建议,委员要重视写好提案中的建议部分。因为提案的建议部分是要害,集中反映提案目的,也体现提案献计献策的水平。如果建议写得不够明确,含含糊糊,或要求不够合理,或可行性差,必将造成承办单位难以办理,无法有针对性地做出答复,也就失去或降低提案的价值,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并影响后续提案办理质量。

  因此,对政协委员的工作要求,实际上是一个从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履职闭环,既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又要深入界别做好联系与调研工作。

  这些年,政协着力提升协商质量,以协商效果为导向,深入推进委员自主调研,探索开展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完善协商成果报送反馈和转化运用机制。对新一届政协委员来说,只有紧紧围绕提案质量,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才能真正履好职、建好言、献好策,做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完成从公众人物到政协委员的角色转变。

  根据十三届政协提案工作情况的介绍,截至2023年2月底,99.8%的提案已经办复。全国政协会同有关方面深入开展协商,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建议已体现到相关规划政策和举措中。应该说,政协委员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这或体现在治理方式的毛细血管,或体现在治理体系的神经中枢。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期待新一届政协委员勇于担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