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政协发布会上90分钟答12问

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寄语新一届委员珍惜荣誉履职尽责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宋承翰 03-05 02:28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大会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发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对郭卫民来说,这是他连续5年担任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以来第二次与媒体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觉更亲切,也更方便了”。

  90分钟发布会,郭卫民回答了中外媒体12个问题,涉及政协5年工作、民营经济、房地产转型、稳就业、新一届委员履职等话题。

  注重回应民生问题

  在舆论面前要学会换位思考、对媒体要坦诚

  全国政协会议的新闻发布会,是每年全国两会与社会公众“隔空对话”的舞台。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都直接体现在问答中。

  南都记者统计5年来的发布会发现,郭卫民共回应了媒体60多个问题,每场发布会都不乏民生热点话题。其中2019年首次担任大会新闻发言人,他在90分钟内回答了媒体16个问题。2020年新闻发布会改为云连线,全场11个提问,9个都与疫情有关。

  2023年,记者又回到了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这一次,多个问题都与经济、就业息息相关。在回应“如何保障国企和民企的公平竞争?”“中国经济复苏的驱动力和挑战有哪些?”等问题时,郭卫民反复谈到了“信心”二字。

  他引述了多位委员的建议并表示,如何提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落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的产权保护制度。

  为了让发布会上的回应深入人心,每一个问题回答口径背后发言人都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功课。有“发言人的老师”之称的郭卫民曾分享过他的理念:“要有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要了解别人的兴趣点,知道怎么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用企业经营的故事来生动展示所要表达的政策理念和发展变化。”

  一位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记者观察到,在政协大会发布会担任发言人的5年中,郭卫民更注重回应民生问题,视角切换到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他曾跟媒体交流时提到,新闻发布最重要的是担当,新闻发言人在舆论面前要学会换位思考、对媒体要坦诚。

  在这次发布会上,郭卫民多次谈起媒体对政协工作、委员建言的报道,“我们很感谢”。

  重视媒体、专家反馈声音

  团队收集最新社会热点,联络部门了解最新动向

  郭卫民是全国政协会议设立新闻发言人40年来的第15位大会新闻发言人。2019年,郭卫民接棒老同事王国庆,来到全国政协工作。过去多年担任“国新办新闻发言人”的郭卫民是媒体上的“老面孔”,但对他而言,政协是个全新环境。

  有熟悉新闻发布工作的观察人士注意到,为了让媒体和公众听得懂政协工作,郭卫民要做很多功课,既要把政协专业的语言抽丝剥茧,还要了解背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通过层层吸收转化成自己的表达,把内容放到自己理解的视角中去,让交流更加胸有成竹。

  在这次发布会上,郭卫民再次谈到了全国政协在参政议政中的发力点。他举例,2021年起,以经济委员会为主体开展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年专项民主监督,去年形成了《百家企业反映的百个问题》的专题报告,调研组在民主监督过程中也推动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积极沟通,解决了部分拖欠账款问题,并提出近期解困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场成功的、接地气的发布会背后,离不开多方协力。发言人团队要不断收集、了解最新的社会关注点,也要主动联络有关部门、相关人员了解最新动向。人民政协网近期的一篇报道介绍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程:

  全国两会召开前,发言人团队要召开多场座谈会研究各个议题。座谈对象包括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国政协各专委会及办公厅各局室负责同志,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还有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境内外媒体记者。

  南都记者了解到,郭卫民很重视媒体和业界专家反馈的社会声音。一位媒体同行表示,郭卫民会主动联系记者,交换对热点事件的看法,有时,双方还会围绕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回应表现做交流。“媒体想了解什么,公众关心什么?除了政府已公布的口径,我们还能怎么回答?”

  对新一届委员履职的期待

  是荣誉更是责任 政协工作是接力赛

  2020年的全国两会因新冠疫情推迟到5月举行,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疫情防控。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媒体采访转到了线上进行,备受关注的新闻发布会、部长通道、委员通道等,也改为网络视频,远程举行。这期间,郭卫民和主席台上的主持人只能在人民大会堂隔着一张屏幕,与梅地亚新闻中心的记者远程交流。

  这是两会历史上一次全新的尝试,连续三年的隔空交流,更要求新闻发言人搭建好政府、政协委员、媒体三者之间的桥梁。对此,郭卫民习惯将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如何推进国家治理讲明白,让大家更了解和关注全国政协在做什么,政府部门最终采纳了哪些建议提案,给予了哪些回应。

  如今,记者回到现场,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再次热闹起来。南都记者走进新闻发布厅时,场地右侧的中国之声播音员正在介绍现场布置情况:“主席台中央摆放了几个名签,中间的名签写着郭卫民,这是郭卫民第五次以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亮相全国两会。”

  这次,场地的中央不再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主席台离记者席只有3米。台下,几名文字记者在努力找到一个靠近前排的座位,一家电视媒体的记者则在四处找外国同行,拍摄对方为何关注此次全国两会。

  3日下午4点半,“欢迎记者朋友,到新闻发布会现场”话音刚落,郭卫民一行走进了新闻发布厅,直播信号开始接入。

  这是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作为上一届“老委员”,郭卫民在回答南都记者抢到的最后一个提问时表达了对新一届委员履职的期待。

  “一个提案,一个建议,参加一次会议,也许不会马上产生效果,但是持续性开展工作,和相关部门交流,慢慢就能把很多事办成,推动问题解决、工作进步和事业发展。”他说,政协委员是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政协工作是接力赛,相信新一届委员一定能珍惜这份荣誉,积极履职尽责。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实习生 柳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