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研讨会在京举办

南都讯 记者黄茜 “这是我人生中最难的一次写作,我也是有一点野心,希望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就像著名作家陈忠实说的,想写一部垫枕头的书。《金墟》的题材非常好,我好像抓到一个宝贝,时间跨度100多年,空间从中国到北美大陆,非常复杂,光是小说结构就想了两个多月,怎么把两个不同时代结合起来,是很大的挑战。”回忆起小说《金墟》的创作,作家熊育群感慨道。
日前,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12层报告厅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北京出版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承办。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吴文学出席会议并致辞。阎晶明、孟繁华、贺绍俊、胡平、陈福民、潘凯雄、梁鸿鹰、李一鸣、李舫、李朝全、李林荣、张莉、刘大先、杨庆祥、岳雯、丛治辰、李壮等知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会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作会议总结。
《金墟》系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是熊育群创作生涯中难度最大的一次写作,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从侨乡赤坎的旅游开发切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在100多年、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宏大时空中,以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代表人物为主角,展现全球视野下传奇的人生与生活,以及跌宕起伏的命运;小说既有文化传统赓续、社会变迁与生命历程的书写,又挖掘民族性和人性之光;两个家族的历史既是古镇的历史、华侨的历史,也是广东、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风云缩影,极具史诗性。
张培忠在致辞中表示,《金墟》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重点,在绵延一个多世纪、横跨太平洋两岸的时空中,展现中国农村的变革、家族的命运与民族的振兴,是一部正面强攻当下现实题材的鲜活之作、厚重之作。小说由百年侨乡赤坎古镇的旅游开发计划切入,以古镇兴衰与家族往事浓缩广东、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风云,不仅是熊育群文学创作历程中萃取众长的成熟之作,更是书写家国、振兴乡村的时代赞歌。
阎晶明评价《金墟》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作品,刚一推出就进入了《长篇小说选刊》“第七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得到了“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推介。熊育群以散文创作起家,后来又写非虚构、小说,其创作的多样性、多面性及创作的能力值得关注,《金墟》是他在这方面创作特点的集中体现。《金墟》既结合纪实与虚构,又融合历史与现实,采用非线性交叉叙事,其产生的特殊效果不同于一般小说。“通过两个家族百年的恩怨史,表达的是一种家国情怀,因此家族的恩怨和家国情怀主题的转化和推出,也是这部作品非常有价值、非常值得去分析的地方。”
孟繁华感慨,《金墟》的特别之处在于小说跨度100多年,从东方到西方,书写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它让我们看到历史文化题材的丰富和无穷。创作这部作品时,熊育群本着诚恳的写作态度,多次深入赤坎镇甚至美国西部华侨的家里,因此《金墟》既有鲜明的写真性,又有虚构的文学性。
梁鸿鹰提出,广东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密切相关,讲好这个故事,是书写中国故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家熊育群毕业于建筑工程系且做过很长时间的记者,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拥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经验,这使得这部作品令人信服。他还表示,“《金墟》的立足点当然还是在当下。我们历史上有那么多苦难、那么多文化积累,这些东西在新时代、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到底如何重新焕发新的光彩,这是作品的立足点所在”。
- 上一篇:“京腔粤韵 唱响湾区”五大剧种高手同台飙戏
- 下一篇:中国戏剧梅花奖广州5月迎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