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政协委员魏小东:

协商沟通作为党政部门提案办理必经环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宋承翰 潘珊菊 03-13 02:25

  全国政协委员魏小东。

  一直以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如何让民主监督机制发挥实效,这是各级政协共同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介绍,目前党政部门已将协商沟通作为提案办理的必经环节,纳入考核内容,“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逐步成为提、办双方的共识。北京市政协今年将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作为年度协商计划的重点协商议题开展工作。“这是北京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将其作为监督性议题,目的是通过开展专项监督促使古都保护和中心城区居民住房改善双提升。”

  谈提案办理

  党政部门已将协商沟通纳入考核内容

  南都:过去五年,北京市政协提案建议办理采纳率占交办提案的84.6%。北京市政协在提案办理上有哪些经验?如何提高提案采纳率?除采纳率外,有哪些衡量提案办理质量的评价标准?

  魏小东:提案工作是“提”和“办”的结合。提案采纳率的高低、提案办理的情况,其源头在提案的质量。过去的五年,围绕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健全机制,细化措施,我们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构建一个格局,即党委统筹、政协推动、各方合作的提案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工作的意见,推进党政领导领衔办理提案、提办双方互评、答复意见公开、提案办理督查等制度落细落地,推动党委、人大、政府和两院将提案办理协商与本部门工作一体部署推进,连续四年召开全市政协系统提案工作会议,形成了各方共同做好提案工作的局面。

  二是突出一种导向,即提案质量导向。通过修订《提案工作条例》、制定《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等制度,健全提案选题知情通报和党政部门提供提案选题参考机制,明确“不调研不提案”要求,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增加集体提案比重,推动提出高质量提案。

  三是形成一类示范,即重点提案督办示范。推进重点提案与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整合,促进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与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衔接对应。

  四是强化一种理念,即协商理念。在提案的征集、审查立案、交办、办理、检查督促、评议公开和宣传表彰各环节,将协商理念贯穿其中。目前,党政部门已将协商沟通作为提案办理的必经环节,纳入考核内容。“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逐步成为提、办双方的共识。

  五是建立一套标准,即提案办理量化评价标准。提案办结后,组织提案委员对提案办理的基本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提案办理质量进行量化评议,指标包括承办人业务能力、沟通的主动性、交流的充分性、办理的针对性、问题的共识度等。

  谈重点协商议题

  将就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点问题建言

  南都:每年北京市政协都会围绕市中心工作进行协商议政,今年安排了10个重点协商议题,这些议题都聚焦哪些方面?选题时有什么考虑?

  魏小东:去年年底,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了《北京市政协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确定了今年市政协10个重点协商议题,包括: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加强三个文化带保护与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制定《北京市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

  这10个重点协商议题,是在各方面提出的136个议题建议基础上协商产生的。总的考虑:一是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统筹各方面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在政协协商的愿望,做到与党政决策同频共振;三是坚持从小切口入手,以小见大,努力把议题议深议透,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这10个重点协商议题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服务于新时代首都发展。比如“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实施路径”等议题,都是结合首都实际、落实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的细化和具体化。一类是助力文化中心建设。还有一类是推动民生改善。比如“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这样的议题,目的是通过建言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点问题。总之,这些议题都是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提出的,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也反映了各党派团体和各界委员共同的愿望。

  围绕这些重点协商议题,我们已制订实施方案,相关专委会在完成组建后即刻投入议题的调查研究。接下来将组织协商议政,努力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助推决策优化和决策实施。

  谈民主监督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

  南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今年北京政协在民主监督工作方面有什么计划,有无新举措和探索?

  魏小东:新一届市政协领导班子产生后,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这项工作。一是推进民主监督组建设。组建市政协新一届的新闻舆论、财政预算、城市管理、法治建设、民生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民主监督组,这6个民主监督组分别围绕各自相关领域的工作开展专题监督。跟以往相比,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民主监督组是这一届市政协新增加的,主要考虑是: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之一,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市政协成立这个民主监督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

  二是围绕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在这方面,今年主要围绕三个议题来开展。第一个是围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这个议题开展。这是今年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重点协商议题,是市政府今年要做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我们将其作为监督性议题,通过开展专项监督促使古都保护和中心城区居民住房改善双提升。第二个是围绕“接诉即办 每月一题”来开展。今年我们决定创新开展“各界委员齐参与,‘每月一题’聚共识”民主监督活动,就是从小切口入手,为各界委员深入参与全市中心工作搭建平台,在民生领域发出更多政协好声音,实现政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助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个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开展这项专题民主监督,主要是通过委员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反映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和建议,开展年度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为推进这项工作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三是发挥委员作为民主监督工作的主体作用。做好民主监督工作,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委员参与的积极性。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监督活动中,我们将组织市、区政协委员广泛参与,通过专题协商会开展协商式监督。在“接诉即办 每月一题”监督活动中,我们将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专班,根据议题组建若干民主监督小组,力争发动全体市政协委员参与,促进相关政策优化和问题解决。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活动中,我们将广泛邀请北京市推荐的全国政协委员、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中的企业界人士参与,力争吸引更多相关界别群众参与,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得到落实。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潘珊菊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