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山市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谢熙:

人生最后一刻的回馈 亦是对生命最大慰藉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侯玉晓 04-05 01:02

  中山市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谢熙。

  21岁的四川小伙,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生命在广东中山戛然而止。但是他捐献的器官,却续写他人的生命。

  谢熙,就是完成这次生命续写的关键协调人。那是2011年1月底,谢熙第一次接触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同是老乡,她获得了四川小伙父亲的同意,顺利完成捐献,让大爱留在人间。如今,谢熙已经是中山市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组组长。“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让捐献协调工作带着关怀与温度,是我作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的使命。”她说。

  考取全国首批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2009年,中山市完成本市首例公民逝世后的人体器官捐献并进行器官移植;2011年,中山市成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城市。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职业称谓,谢熙当时是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团委副书记,带领团队骨干以志愿者身份做与器官捐献相关的工作。

  直到2013年,谢熙与团队成员共4人,先后考取了国家认证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也是全国首批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经常出入重症病房、急诊、殡仪馆,与器官捐献者家属一次次沟通,这就是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日常工作。最开始,谢熙在工作上遇到很多障碍。受传统文化影响,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很多亲属非常抗拒,要反复沟通多日甚至多个星期才能让所有直系亲属都同意,更有甚者直接把器官捐献协调员拒之门外,甚至是谩骂。

  但谢熙都是以平常心看待,从共情的角度理解捐献者亲属。在中山市所有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内外科病房,她依旧耐心地带领服务队成员,一次又一次宣传捐献法律法规,发现识别符合条件的患者、评估捐献器官功能,抚慰家属哀伤悲痛,处理殡葬火化善后。为让家属和捐献者见上最后一面,她和团队成员多次连夜驱车数百公里到广西藤县、贵港,湖南衡阳,广东粤西、粤北等地捐献者家中接送家属、收集捐献法律证明。

  “我们只是希望尽心尽力将协调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做到最好,让捐献者家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谢熙说。

  第一次陪着逝者父母哭了一个上午  

  从2011年做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志愿者,到2013年持证上岗成为一名正式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到目前为止,谢熙带领团队共服务完成器官捐献者386例,捐献大器官1413个,角膜323片,1727名患者因此得到救治。而中山市在每百万人口捐献率和器官捐献总量地级市排名全国第一。

  对于谢熙来说,最难忘的一次协调工作,依旧是她第一次接触器官捐献的时刻。那是2011年1月底,一名21岁的小伙子因车祸死亡,留下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谢熙和他父母沟通了多次,因为同是四川老乡,语言上的通畅,帮助她让逝者父亲从最开始的不能接受到最后帮他孩子延续生命,顺利完成捐献。

  谢熙和几名志愿者及一些热心市民,一起帮他组织了一场追悼会。在殡仪馆,追悼会结束后,逝者父母拉着她的手泣不成声。当时,谢熙陪着他父母哭了一个上午,感受到生命分离后的巨大悲痛。

  到了当年3月份,逝者父亲来中山处理交通事故后续事宜。谢熙坐着公交车去富华车站接他,老人还给她带了自家熏制的腊肉,脸上也有了慈祥的笑容。那时谢熙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很多伤痛是可以过去的,两位老人都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事不能克服呢?生命总会回归日常,而这种日常的状态,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经历,或许也是逝者希望看到生者应有的生命状态。

  生命接力

  捐献逝者器官延续生命 “一命救一命,值了!”

  在器官捐献协调路上,谢熙和团队还经历了很多生命故事。

  这是一个花季生命逝去的案例。2014年5月25日16时35分,晓彤被推进手术室,陆续摘除机器,心跳停止,在她离开人间不久后,两只眼角膜、两个肾脏、肝脏成功移植给5位病人,让他们获得新生。

  晓彤爸爸说,在女儿出事前的十多天,电视上刚好在播放关于器官捐赠的公益节目,女儿看到后向他们表示,假如日后离世也希望把器官捐赠出去帮助别人。女儿走了之后,亲人们讨论是否捐献,大哥大姐们都反对,但父母还是坚持发扬女儿平常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器官移植在别人身上,我们感觉女儿仍活在世上。”晓彤爸爸哽咽道。

  2021年春节那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谢熙依旧历在目。2月20日,“初九”(化名)在家中突发脑出血,虽经抢救但最终陷入脑死亡,她捐献的肝、两个肾和两个眼角膜救助了5个人;次日,“初十”(化名)被自发性脑出血夺走了生命,他捐献的肝、心脏、两个肾和两个眼角膜,也让6个人重获新生。

  还有在2022年伊始,同样因车祸逝世的小青,她的农民工父亲从四川赶来中山,抹着眼泪说:“我知道咱家青儿没得救了,小青是个善良的人,平时有一副热心肠,我读书少,但我知道一命救一命,值了!我只有一个请求,青儿生前最喜欢穿格子衬衣、牛仔裤,希望他能穿着喜欢的这身衣服离开这个世界。”

  做出大爱无私的抉择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这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故事,也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最厚重的意义。

  小青走了,手术间无影灯亮起,这位逝者捐献出心脏、肝脏、肾脏、角膜等6个器官组织,让四位患者获得新生,两位患者重见光明。

  晓彤从发生意外到离世才短短的4天,文化程度并不高的父母忍住巨大的悲痛,决定完成女儿的遗愿,将她的器官无偿捐献出来,让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无私奉献的“初九”“初十”离去了,留下的却是两个残缺的家庭。谢熙得知两位捐献者家庭状况后,联系了媒体及爱心人士,希望他们能获得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九”的儿女在爱心企业家帮助下,获得助学金的资助;“初十”年长的父亲也得到了当时住院病人的关注,获得捐赠。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协调”下,这场接力赛,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让爱得以延续。

  在中山市人民医院OPO办公室,有一面记录每一位器官捐献者的名字和捐献器官日期的墙,谢熙说,“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协调员,见证死亡,也见证新生;见证悲情,也见证喜悦;必须感性,也必须冷静。”

  而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和家属接触时,家属刚面临亲人离去的悲痛,又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面临着亲戚和村里人的不理解,有的往生者在世时没有明确表达意愿,要做出如此大爱无私的抉择,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她自己多年前已签署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

  姣好的面容,双眼皮大眼睛,伶俐的谈吐,在他人眼里,谢熙是一名美丽的女子,也因此,她的职业会让初见她的人不理解:经常与死亡打交道,有忌讳吗?

  谢熙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从来没有这样的顾虑,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只要是面对逝者捐献情况,都会去陪伴和抚慰捐献者家属,陪着他们一起去太平间或殡仪馆,和他们一起送别他们的亲人。“在我们心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感,只有对一位位捐献者无限的敬意。”

  谢熙团队成员,同样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皮娟也是这样认为。器官捐献协调工作道阻且长,但这些年留在皮娟心里的,更多是感动。皮娟说,是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给了协调员一直做好这份事业的动力。

  作为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几乎每个月都会接触到死亡与重生,多年来,谢熙参加了很多捐献者的追悼会以及海葬、树葬,见证了多次生离死别。“看多了悲欢离合,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故事,反而会让自己心境开阔很多。”谢熙说,“这个职业让我看到了人身上善良的东西,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很多年前,谢熙自己就签署了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她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在她的影响下,很多人也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谢熙认为,普及器官捐献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回报社会,亦是对生命最大的慰藉。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通讯员 林茹珠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声音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协调员,见证死亡,也见证新生;见证悲情,也见证喜悦;必须感性,也必须冷静。

  ●在我们心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感,只有对一位位捐献者无限的敬意。

  ——器官捐献协调员谢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