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总书记两次视察广州企业均提及创新

推动创新发展 广州如何作答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竹 04-14 03:11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广州市先后视察了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当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等情况,并同企业代表、科研人员、一线职工等交流。

  这不是总书记第一次视察广州的企业,创新是关键词。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同在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肯定他们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一直在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大力提倡创新创造创业,既离不开中小企业,也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殷殷嘱托,绵绵厚望。推动创新发展,广州如何作答?

  企业作答

  加强自主研发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入局的先行者,埃安在占据先发优势的同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成立不到6年便发展成为行业标杆。2022年1-12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27.1万辆,同比增长126%,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提前两个月实现全年产销目标。2022年9月,埃安发布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铂首款车型——Hyper SSR,百公里加速仅需1.9秒。

  “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创新,你只能跟随,跟随怎么可能壮大?”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这样向南都记者谈及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创新,是总书记对广州企业的殷切嘱托。

  2021年,广州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近五年来,全区已集聚民营中小企业近4.8万家,其中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为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而5年来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也脚踏实地、积极创新,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深度创新和落地的科技企业,近年来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2021年,在广东省工信厅牵头下,明珞装备联合西门子、华为、中国移动等生态合作伙伴,组建广东省CPS离散制造数字化创新中心。

  “我们每年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超过6000万,从虚拟制造到发展工业物联网,累计形成了超1100项知识产权。”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表示。而他所说的虚拟智造和工业物联网是明珞装备自2015年开始布局的数字制造之路。

  2008年,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信仪器”)只有一台不能工作的样机。10年后的2018年,禾信仪器成长为国内质谱分析仪器行业的领军企业。2022年获批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依靠自主研发,注重产学研用合作,逐步构建产业生态圈。”禾信仪器总裁特别助理粘慧青如是总结公司成长的秘诀。她透露,目前,公司已和国内外50多个相关单位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创新资源,加快核心技术难题攻克。

  数据作答

  广州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八年稳定增长

  企业的实践是广州矢志创新的缩影。广州市的总体科技创新实力如何?从各项科创数据中也可窥见一二。3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简称《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广州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881.72亿,较2013年增长了两倍,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

  根据《指数报告》,广州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达3.12%,较2013年提升了1.22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大于全国、全省以及北京、上海。从区域来看,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11区2021年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排名前五的依然分别是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番禺区和海珠区。

  3月27日,2023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广州市科技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23万家、1.67万家,双创历史新高;占全市企业总量千分之六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市国内税收收入的七分之一,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广州发布拟上市高企百强榜单,推动高企更多对接广大市场资本,全市145家境内上市公司中108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75%。目前,广州已经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后备军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共同组成全市科技企业的核心力量。

  政策作答

  探索“一区一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为帮扶企业成长,3月27日,广州市科技局印发《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方案》,支持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每年投入1亿元市财政资金,每年选取不超过10个重点产业链重要方向,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成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全球竞争中占先机、赢主动。

  根据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需求,广州还出台“高企六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等政策。为给企业提供贴身服务、陪伴式成长,1月,广州市科技局印发《2023年“一区一机构”支撑发展服务工作方案(试行)》,拟发挥专业科技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各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报量、通过率,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宣传发动、培育跟踪、申报指导、政策送达等高质量创新服务。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中心通过整合“广州科技大脑”底层数据仓,搭建科技企业培育库,为各区支撑机构提供核心数据资源和企业线索。同时制定广州市科技服务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包括全流程“管控+服务”标准、科技服务行业的服务流程及操作标准等内容,支持优质服务机构做强做大,打造科技服务“广州标准”品牌。

  在广州,无数勇于创新的企业、丰厚的科技创新土壤,都在共同作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考题。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