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问答揭秘“国宝”的前世今生
缺乏分解纤维素木质素酶 大熊猫粪便带有竹子味道

从呆萌可爱的“顶流女星”花花到“老广”大熊猫星一和雅一、再到被全网翘首以待的丫丫……最近,大熊猫们成了网络热搜的常客。不过,你真的了解大熊猫吗?一组Q&A带你掌握国宝的前世今生。
1
Q:大熊猫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A:从目前的化石证据看,最早的大熊猫出现在大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是中国云南地区的禄丰始熊猫。始熊猫长有一对锋利的犬齿,可以用来将肉食咬成小块。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它们是一种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杂食动物。
2
Q:大熊猫为什么从“肉食爱好者”变成了“素食主义者”?
A:最新的主流观点认为:大约在4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冷,许多的森林被草地取代。大熊猫用脚掌走路的行走方式在开阔地上很难追上猎物,于是它们的进食重点开始转向植物。在此后的几百万年中,由于地球进入“冰河时代”以及人类发展对地球资源的占领,大熊猫的食性发生了第二次改变,从食用各种植物到几乎只吃竹子。
3
Q:大熊猫只吃竹子吗?
A:在动物分类学中,大熊猫被划在食肉目动物类群里,但大熊猫的食物高度特化,以竹类为主。在野外环境里,大熊猫的食物99%是竹子,偶尔也会采食其他的植物和动物尸体腐肉;在人工饲养环境里,大熊猫还会采食少量窝窝头、水果、蜂蜜等。
4
Q:大熊猫每天花多长时间吃竹子?
A: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吃了睡,睡了吃”是大熊猫典型的生活方式。大熊猫睡觉时间较多,睡觉可以帮助它们保存体能、消化食物。幼年大熊猫玩耍的时间较多,成年大熊猫相对较少。
5
Q:大熊猫的黑眼圈有什么作用?
A:大熊猫的眼睛外面有一块黑色眼斑,看上去像个黑眼圈,主要有防护、威慑和相互识别三个作用。黑眼圈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类似于墨镜对于人类的作用。大熊猫在遇到其他猛兽时,通常会盯住对方的眼睛,通过气势来吓跑对方。大熊猫的眼睛几乎是全黑的,会让对手误以为自己碰到眼睛巨大的怪物,仓皇而逃。此外,每只大熊猫的黑眼圈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轮廓,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科学家认为大熊猫之间可以通过黑眼圈来相互识别。
6
Q:大熊猫的视力怎么样?
A:按照人类的标准,大熊猫是个800度的“大近视”,只能看清几米之内的物体。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它们在野外的生活。大熊猫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高大的植被遮天蔽日,能见度很低,大熊猫的眼睛再好也无法看得很远。大熊猫在找寻食物、判断风险等方面,首先用到的是它们灵敏的嗅觉和听觉。
7
Q:大熊猫能分辨颜色吗?
A:目前可以证实的是,它们可以区分彩色和灰色。有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眼睛里含有可以用来辨别光的强弱和色彩的视锥细胞,以及主要负责夜晚视力的杆状细胞。也就是说它们具备一定的色彩识别能力。
8
Q:大熊猫的粪便是竹子味的吗?
A:大多数时候,大熊猫的粪便带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味。因为大熊猫保留着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不具有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酶,并不能完全消化竹子。大熊猫的粪便中没有经过发酵的竹子,便带有原始的清香味。
9
Q:大熊猫为什么被叫做“食铁兽”?
A:据《山海经》记载,大熊猫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关于“食铁兽”这一说法,据推测,应该是当时野生大熊猫经常跑到山下居民家中偷吃锅里的食物,从而把锅啃变形,所以被误认为可以吃铜铁,后来便被讹传成了“能舔舐铜铁,须臾便数十斤”。
来源:新华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相关资料网、南方+